52古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阴符经注

阴符经注

①一卷。南宋唐淳撰。唐淳,号金陵道人,其生平事迹不详,撰有《阴符经注》一书流传于世。《阴符经注》,全称《黄帝阴符经注》。学者研究注释《阴符经》,始于唐而盛于宋。唐宋注释《阴符经》者多家,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经文。或以兵家、或以道家、或以丹术释之。唐淳赞成后者,以修丹术解《阴符经》。用经文三百字本,分三章注之。经文中有杜光庭加入“天性人也,人心机也,立天之道以定人也”十六字。其注文先引李冲、施真人(施肩吾)、杜光庭、吕真人(吕岩)、袁淑真等前人注语,然后再附以己见,阐释内丹修炼之术。书前有金哀宗正大己丑年(1229)孟绰然序,谓注《阴符经》者,唯有唐公一人得圣人之旨。虽未免失于偏颇,但此书对于修身养生,不无参考价值。现存天一阁本,明《道藏》本。②一卷。宋俞琰(详见《周易参同契发挥》)撰。此书原题“林屋山人俞琰玉吾叟解”。《阴符经注》,全称《黄帝阴符经注》,是俞琰道学著作之一。宋儒研究道学者,有邵雍、黄庭坚、朱熹等。俞琰本文士,兼学儒道,所以他多采用邵雍、朱熹之说,以儒家心性之说与道家养生之术注《阴符经》。经文取三百字本,不分篇章。经文中“人以愚虞圣”以后百余字,朱熹曾以为注文而未作解,俞琰录之并存。书前有元至正八年(1348)师馀序,称“是经所解,发明朱夫子所未尽言者,使夫子复起,不易之矣。”后世学者对此书亦多赞誉。其书注文简明流畅,条理清析,解说透彻,实为诸家《阴符经注》中佼佼之作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,标名为《黄帝阴符经注》。清《四库提要》于道家类存目中著录此书。③一卷。金刘处玄(1147-1203)撰。刘处玄,字通妙,号长生子,又称刘长生,清人避玄字讳,称刘处元。东莱(今属山东)人,王重阳弟子,全真道随山派创建人,全真道称为北七真之一。撰有《仙药集》、《至真语录》、《阴符经注》、《黄庭内景玉经注》、《道德经注》等。《阴符经注》,全称《黄帝阴符经注》。宋人研究《阴符经》者,多以兵家、道家之言释解经文,阐述强兵战胜、机变权谋之理,强调天人相生相盗、五贼、三要之旨,或阐述内丹之法,重神仙之说。刘处玄本着全真道倡导三教合一的宗旨,则以“明心见性”、“返朴归真”之说释经,兼述养生修丹术。此书前有金代明昌年辛亥(1191年)二月,宁海学正范怿序,称赞刘处玄《阴符经注》:“坦然明白,易知易行”。后世主张“儒、释、道”三教合一的学者,对此书较为重视,全真道士则更以为经典。清《四库提要》道家类存目有著录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。④一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观象》)撰。《阴符经》一书,其文简古,其意玄奥,特别是“五贼”、“三盗”等说,尤为奇崛。最早为此书作注的是唐代李筌,宋代学者曾疑其为李筌所作,可知李筌所注最近经义。李光地《阴符经注》,虽然注文意义纯粹,可补他注之罅漏,又较李筌注文顺畅,但与李筌旨意颇远,经文中的语句次序,也有颠倒动移之处,后世学者对此不甚赞同,其书流传也不广泛。清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根据安徽巡抚采进本,著录于道家类存目。⑤见《黄帝阴符经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程县志

    三十六卷。清潘玉璿、冯健修,周学浚、汪曰桢纂、潘玉璿,乌程县知县。冯健,乌程县知县。周学浚,四品衔山东道监察御史。汪曰桢,绍兴府会稽县儒学教谕。乌程与归安属湖州,吴越时始分乌程置归安县。《乌程县志》光

  • 孝经后氏说

    一卷。后苍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后苍字近君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县)人。生卒年不可考,西汉经学家。兼通《诗》、《礼》《孝经》,尤以《礼》名家,武帝时立为博士,官至少府。著作有《后氏曲台记》、《齐诗后氏传》、《

  • 东坡守胶西集

    四卷。明阎士选(生卒年不详)编。阎士选字立吾,绥德州(今山东西北)人。万历八年(1580)进士,官至山东按察使。是编乃阎士选为莱州府知府时采苏轼在胶西诗文刻为一帙。似尚有挂漏,及官按察使时补完。其王宗

  • 四声篇海

    十五卷。金韩孝彦(生卒年不详)撰,其子韩道昭(生卒年不详)修订。韩氏父子为真定松水(今河北正定)人,孝彦字允中,道昭字伯晖。他们还把此书所收的字改为按韵编排,成《五音集韵》一书。二者相并而行,与《集韵

  • 黄淳父集

    二十四卷。明黄姬水(1509-1574)撰。黄姬水,字表淳,一字淳父,吴县人,生平详见《白下集》条。是编乃万历十三年(1585)其婿顾大思搜集《白下》、《高素斋》二集及所未刊者合刻而成。凡二十四卷。其

  • 中庸郑朱异同说

    一卷。王树楠(1852-1936)撰。树楠字晋卿,直隶新城(今河北境内)人。著有《尚书商谊》、《广雅补疏》、《费氏古易订文》、《学记笺证》、《陶庐文集》、《周易释贞》等。书首有树楠序,略言《中庸》为《

  • 镜心楼集

    二卷。明朱方中撰。方中,字雪楼,江陵曾孙、射陂长子。江苏宝应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方中生而颖异。其家累世文献,藏书甚富。每日取而读之,善于诗。但因其家世才名过于显赫,因而掩盖了其名。其卒后,罗念庵为之悼之

  • 留夷馆集

    四卷。明邓渼,(生卒年不详)著。邓渼字远游,号萧曲山人,建昌新城(今属江西)人。万历二十六年(1598)三十岁时进士及第,历任浦江知县,山东副使、山东按察使、右佥都御史、顺天巡抚。因为触忤阉党魏忠贤,

  •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

    一卷。明徐孝编、张元善校。徐孝,明末顺天(今北京市)人,不仕。著《合并字学集篇集韵》二十三卷,《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》即是书所附之韵表。张元善永城(今河南永城县)人,彭城伯骐之后,袭封惠安伯。张氏卒于

  • 度曲须知

    二卷。《弦索辨伪》三卷。明沈宠绥撰。沈宠绥字君徵,吴江(今江苏苏州市南部)人。生平不详。其以度曲家往往沿流忘初,又声乖于字,而调乖于义。因作此书以厘正音调。凡分二十六目,剖晰颇详。其弦索辨伪,则载西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