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陶渊明集

陶渊明集

八卷。东晋陶潜(365或372-427)撰。陶潜字元亮,入宋更名潜,字渊明,世称靖节先生。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,陶侃曾孙。少有高趣,家贫好学,有大志。曾著《五柳先生传》以自比。历任江州祭酒、镇军参军、彭泽令。为人高洁,卑视官场秽弊。为彭泽令时,郡遣督邮至县,官吏让他束带见之,他说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。”即日解印绶,去职归隐。义熙末,征他为著作郎,不就。世称靖节先生。著有《陶靖节集》(《桃花源记》、《归去来辞》等为名篇)。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《陶渊明集序》:“余爱嗜其文,不能释手,尚想其德,恨不同时。故更加搜求,粗为区目。”可知萧统是陶集的最早编定者。又据南人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记载,萧统本《陶渊明集》为诗文七卷并以序、传和颜延之诔置卷首,共八卷。北齐阳休之据萧统八卷本和另一个没有序、录的八卷本以及一个有录的六卷本(即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“梁五卷、录一卷”本),补入《五孝传》和《四八目》(即《圣贤群辅录》),合编为一个十卷本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陶潜集》九卷,据考即阳休之本而佚去序目一卷,又两《唐书》著录有二十卷本,有五卷本,前者的“二”字很可能是衍文,后者则可能是“梁六卷”本而缺失目录一卷。北宋时,陶集有宋庠(宋仁宗时)、思悦(宋英宗时)两种十卷刻本,宋庠本得自“江左名家旧书”,思悦本采用永嘉周氏藏阳休之本。二者原本已不存。南宋以来,陶集刻本繁多,主要有南宋绍熙三年(1192)曾集刻本,不分卷,诗、文分编,无《五孝传》、《四八目》,保存了宋庠本的一些面貌。(《续古逸丛书》中有影印本)汲古阁藏十卷本,南宋刊,卷一至四诗一百二十七首,卷五赋辞三首,卷六纪传赞述十三首,卷七传赞五首(即《五孝传》),卷八疏祭文四首,卷九至十《四八目》。有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李廷珏翻刻本,咸丰十一年(1861)旌德李氏影刻本。明人焦竑藏八卷本,南宋刊,焦竑有影刻本,卷一至卷四诗,卷五赋辞,卷六记传画赞述,卷七《五孝注》,卷八疏文。此外还有宋末汤汉《陶靖节诗注》四卷,元初李公焕《笺注陶渊明集》十卷。明清两代,陶集注本纷出,如明人何孟春《陶渊明集注》十卷,黄文焕《陶诗析义》四卷,清人丘嘉穗《东小草堂陶集笺注》五卷,张子烈《评注陶渊明诗集》六卷、蒋薰《评阅陶渊明集》六卷,吴瞻泰《陶诗汇注》四卷,陶澍《靖节先生集注》十卷,其中以陶澍注本为最好。中华书局1979年版逯钦立校注《陶渊明集》七卷,以李公焕本为底本,删去伪作《五孝传》、《四八目》等,校以曾集本、鲁铨刻苏写大字本、莫友芝翻宋本、黄艺锡刻《东坡和陶诗》本,并参酌诸家旧说作注,是当今较好的校注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文周易参同契注

    八卷。清袁仁林(生卒年不详)撰。袁仁林,字振千,三原(今陕西省三原县)人。明代研究《周易参同契》的学者杨慎,声称于南方掘地得石函中《古文参同契》,后有蒋一彪集诸家之说为其作《集注》。袁仁林认为《参同契

  • 大唐类要

    见《北堂书钞》。

  • 感应类丛志

    一卷。旧本题晋张华(232~300)撰。华字茂先,范阳方城(今河北涿州)人,曾著有《博物志》,已著录。《感应类从志》虽题名张华所撰,然自隋朝以来诸书经籍,艺文志不见著录。且书中语言也多俚陋,记载了许多

  • 中衢一勺

    七卷。清包世臣(1775-1855)撰。清包世臣,字慎伯、诚伯,号倦翁、小倦游阁外史等。安徽泾县人。嘉庆举人,官江西新喻知县,因劾去官。晚年寓居江宁。工书。有《艺舟双楫》、《小倦游阁文集》、《管情三义

  • 招远县续志

    四卷。清陈国器、边象曾修,李荫、路藻纂。陈国器,四川资阳县人,举人出身,道光年间任招远县知县。边象曾,道光间曾任招远知县。李荫、路藻招远县志,自顺治十七年(1660)知县张作砺创修后,又已二百余年未经

  • 耻不逮斋文集

    三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清熊纯叔(1836-1879)撰。熊纯叔名其英,以字行,江苏青浦人,以岁贡生选为训导。纯叔卓荦慷慨,闻中州赤地千里,遂与友人集资往赈,卒于河南卫辉赈务局。著述尚有《松

  • 定鼎奇闻

    见《新世弘勋》。

  • 易学启蒙翼传

    四卷。元胡一桂撰。宋朱熹曾作《周易本义》、《启蒙》,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又作《启蒙通释》以诲之,一桂更推阐而辨明之,故曰《翼传》。书前有胡一桂皇庆二年(1313年)序,称“去朱子才百余年,而承学浸失其真

  • 兴宁县志

    ①六卷。清张伟修,孙铤、傅先正等纂。张伟,惯县人,曾任兴宁县知县。孙铤,新化人,教谕。傅先正,湘阳人,训导。按兴宁县志,创自明嘉靖年间。其后万历陈元旦、天启王廷玑两续。然皆散失。清康熙年间曾两修,乾隆

  • 御定星历考原

    六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折中》)等奉敕撰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曾命廷臣会议修辑《选择通书》,与《万年历》一起颁行,但二书未能划一,其中尚沿旧说。康熙五十二年(1713),命大学士李光地等对曹振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