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难经本义

难经本义

二卷。元滑寿(1304-1386)注。滑寿字伯仁,号撄宁,原籍许州(今河南许昌),后迁居仪真(今江苏仪征)、鄞县(今属浙江省)等地,元代著名医学家。滑寿出身于仕宦之家,博通经史,尤精医道。曾先后从师于当世名医王居中、高洞阳,对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等医学典籍颇有研究,临床善于审症用药,尤以针灸之术闻名当世。滑氏除注释古代医书外,另著有《十四经发挥》、《读素问钞》等。《难经》又名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,旧题秦越人撰。秦越人即扁鹊,战国时代著名医学家,渤海郡(今河北任丘)人,曾学医于长桑君,精通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及中医内外各科医术,脉疹奇绝,名闻天下,《史记》有传。《难经》为我国古代著名医学经典之一,约成书在《内经》之后,《伤寒杂病论》之前,即战国至秦汉时期。书中就《内经》理论问题设有八十一难,展开讨论,是以为名。全书内容涉及问题广泛,而阐述十分精要。大部分篇章探讨脉象、经络、脏腑等方面问题,对中医理论,尤其是脉象之学,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。《难经》始载隋唐志书,三国时代吴国太医吕广曾有注本,已失传。唐代张守节注《史记·扁鹊列传》所引之《难经》,悉与滑氏注本相合,当可证明滑氏所注即据古本。《难经》注家甚多,惜均无传本。滑注博采十一家之说,因而不但使《难经》孤本传世,而且保存了诸多已佚之历代注家观点。滑寿以自己见解融汇各家观点,辩论精,辟,考证详审。今有明刻《医要集览》本。其书首列《〈难经本义〉汇考》一篇,阐述该书之名义源流。次列《〈难经本义〉阙误总类》一篇,叙列书中脱文误字。又列《〈难经本义〉图说》一篇,解说脉象、经络、脏腑、气色与病理病机之关系。之后是正文,共分二卷八十一篇。书前有元至正时张翥等所作序文四篇,可为了解该书之引导。另有明吴勉学刊古今医统本,守山阁刊本,日本国佚存丛书本。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铅印本,1987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校注铅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洱海丛谈

    一卷。同揆撰。同撰为云南大理府文珠寺僧,称轮庵道人。同揆俗姓文氏,名果,字园公。长洲人。少为诸生,善诗文、笔札,工书画。康熙二十年(1681)同揆随军至大理。康熙二十五年(1686)冬,离云南返回长洲

  • 正蒙初义

    十七卷。清王植撰。王植有《四书参注》已著录。《正蒙》是张载的重要著作,原只数万言,而其弟子苏炳将这部书分为十七篇,相续成为今存本的样子。这是一部哲学著作,它与《西铭》、《易说》构成了张载的哲学体系。张

  • 子略目录

    四卷。南宋高似孙著。高似孙(约1154-1212),字续古,号疏寮,余姚(今属浙江)人,目录学家。孝宗淳熙十一年(1184)进士,历官校书郎,知处州。任职期间,贪赃枉法,欺压百姓,这样一个品行不足为道

  • 水东日记

    三十八卷。明叶盛(详见《叶文庄奏草》)撰。此书记明代典章制度,及一时遗文逸事。许多材料均可与史传相参证。书中援引的书籍比较庞杂,致使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。作者还十分熟悉掌故,所以对朝廷旧典的考究最为详细

  •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

    见《素问集注灵枢集注》。

  • 乐经内编

    二十卷。清张宣猷撰。张宣猷身世不详。他杂采各经书中言乐之文,排纂成此书,无所考正。其自序称采诸史者为外编,但外编不见于世,大约此书没有编完。是书于《四库全书》存目。

  • 阳明要书

    八卷。附录五卷。明王守仁(1472-1528)撰。王守仁字伯安,号阳明,余姚(今浙江余姚县)人。生平详见《阳明全集》(辞目)。是编为明崇祯八年(1635)叶绍容所编选,凡八卷。系按守仁《王文成公全书》

  • 白虎通

    见《白虎通义》。

  • 桐庐县志

    ①四卷。清童炜修,吴文炜、王佥吉纂。童炜,康熙年间任桐庐县知县。此志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刻本。分四类,卷一风土类,目十六,为建置、沿革、分野、疆域、形胜、城郭、坊表、市巷、乡隅、山川、田土、水利、

  • 正音通俗表

    一卷。清潘逢禧撰。逢禧字澹如,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人。潘氏于凡例中云:“是书论正音,非论音韵也。然不知音韵反切,则正音不得而明,故集中先列音韵各表,为学正音者导厥源流,亦且为论音学者探其门径。”又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