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音学十书

音学十书

清江有诰撰。江有诰(?-1851)字晋三,号古愚,安徽歙县人。年二十二为学官弟子,无意举业,遂专志古学,杜门著述。尚著《说文六书录》、《说文分韵谱》、《古韵总论》、《音学辨讹》、《江氏字学叙录》、《唐韵更定部分》、《说文质疑》、《说文更定部分》、《说文系传订讹》、《说文汇声》、《经典正字》、《隶书纠谬》等。多未刻。江氏《音学十书》只刻七种:①《诗经韵读》四卷;②《群经韵读》一卷;③《楚辞韵读》一卷(附《宋赋》一卷);④《先秦韵读》二卷;⑤《唐韵四声正》一卷;⑥《谐声表》、⑦《入声表》,两书附以《等韵丛说》,合为一卷。所刻七种有嘉庆间原刊本、咸丰间重刻本,版皆旋毁,印数不多。另有三种未刊:⑧《汉魏韵读》、⑨《二十一部韵读》、⑩《四声韵谱》。民国五年(1916年)上海《广仓学宭丛书》甲类第二集排印本中收有《谐声表》、《入声表》、《江氏音学叙录》一卷、《古韵总论》一卷。严式海所辑《音韵学丛书》收录《诗经韵读》至《入声表》等七种,称为《江氏音学十书》(原缺三种),刻于民国二十年(1931年)至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。该《音韵学丛书》另有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汇印本。江氏《音学十书》子目屡有更改,王静安在嘉庆刊本上批云:“江氏《音学十书》:《诗经韵读》、《群经韵读》(附《国语》、《大戴》)、《楚辞韵读》(附宋赋)、《子史韵读》、《汉韵读》、《廿一部韵谱》(附《通韵谱》、《合韵谱》)、《唐韵再正》、《古音总论》、《谐声表》、《入声表》。附目五种与此本同。此许印林与张芸心书述之。”王力《汉语音韵学》说:“《子史韵读》当即《先秦韵读》;《汉韵读》当即《汉魏韵读》;《唐韵再正》当即《唐韵四声正》。惟许印林所述有《古韵总论》而无《四声韵谱》为异耳。嘉庆甲戌春镌本卷首亦有《古韵总论》,惟未列入十书之目。”江有诰学说与王念孙学说接近。他初分古韵二十部。后来接受孔广森《诗声类》分‘东’‘冬’为二部的见解,遂分韵为二十一部。《音学十书凡例》云:“拙著既成后,始得见曲阜孔氏《诗声类》,因依孔氏划分‘东’‘冬’(今改为“中”)为二,得二十一。”江氏改“冬”为“中”理由是“冬部甚窄,故用中字标目”。江氏古韵分部与王念孙不谋而合,他们都主张祭、缉、叶独立,但江氏没有采用王氏的质部,而采用了孔氏的冬部,遂使分部数仍为二十一部。至于声调,江氏在《诗经韵读》初刻时尚主张顾氏四声一贯之说,及著《唐韵四声正》时,才断定“古人实有四声,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礼疑辑

    三十三卷。(前集十五卷、后集十二卷、别集六卷。)未著明编者。本书选取冠、婚、丧、祭、乡饮酒、士相见等《仪礼》的六礼,综合诸家论述及朝鲜近俗,辨析疑难,以实用为目的撰成此书。书分前、后、别集。前集、后集

  • 周易卦象集证

    一卷。清方申撰。在两汉以前,注易之著作无不引《说卦传》以证经文。但至王弼首倡“得意忘象”之说,后如韩康伯辈纷纷仿效,至使唐以后引用《说卦传》解释易经者罕有其人。方申著此书,本着避虚就实的原则,博考古注

  • 丰年

    丰年多黍多稌,亦有高廪,万亿及秭。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。以洽百礼,降福孔皆。

  • 金石古文

    十四卷。明杨慎(1487-1559)辑。杨慎字用修,号升庵。新都(四川)人。正德六年(1511)廷试第一。授翰林修撰。本书上起古初,下迄于汉,皆采金石之文。但真伪错杂,疏漏甚多。如阳虚石室仓颉文、岣嵝

  • 孝经集注

    ① 一卷。清陆遇霖编纂。陆遇霖,江苏丹徒(今江苏丹徒)人。曾为归德郡丞。是书开头有陆遇霖自序及凡例,后有门人张伯行跋。首载孔子、曾子论孝及历代表章,大旨认为《孝经大全》、《孝经笺注》、《孝经易知》等书

  • 筹海初集

    四卷。清关天培(1871-1841)撰。关天培,字仲因,号滋圃,江南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嘉庆八年(1803),由行伍考取武生,拨补外委,历升千总。道光十三年(1883),累官署江南提督。次年,授广东

  • 海棠

    东风渺渺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  • 清河县志

    ①十四卷。清朱元丰、孔传楹修,吴诒恕纂。朱元丰,字端可,号诚斋,浙江桐乡人。清雍正二年(1724)举人,历华亭、金坛知县,乾隆九年知清河县事。孔传楹,山东曲阜人,举人,乾隆十五年任清河县知。吴诒恕,字

  • 徐氏笔精

    见《笔精》。

  • 后山词

    一卷。宋陈师道(1053-1101)撰。师道字履常,一字无己,号后山居士。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宋代诗文家。经苏轼等举荐为徐州学府教授。元人方回认为:杜甫为江西派初祖,黄庭坚、陈师道、陈与义为“三宗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