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韵辨附文

韵辨附文

五卷。清沈兆霖撰。兆霖(1801-1863)字朗亭,又字尺生,号雨亭,钱塘(今浙江余杭县)人。道光十六年(1836年)进士,累官至户部尚书,卒谥文忠。工诗,善篆隶。卷首自序云:陆法言《切韵》、孙愐《唐韵》,皆专究音韵,不详字体;而张参《五经文字》、唐玄度《九经字样》,又不及音韵。音与字始合而后分,分则卒不再合,通儒不难两究,下土每苦兼营。自宋以后,辨韵,校文各本充斥庠塾,惜俱韵为韵文为文,拈韵者不必详求文体,考文者往往疏略声音。何况各本屡易、钞胥不少脱误,编韵最重异同,而宽严或随时尚,释文原兼正俗,而徇俗遂失源流,人各一编,日相聚讼,儿使学者茫乎不知辙迹之所尚,岂不病哉。是编详参诸本,以韵为经,文为纬,一字兼入数韵者,晰别必严,文有正俗,即于本字附辨焉,韵皆衷以古义,文或断以今行,官韵之字虽隘,日用所需其亦思过半矣,学者开卷洞然,因考韵而即晓于文,因究文而益稔于韵,斯亦小学从入之门也。知是书乃专为士子记忆韵字明辨字形而作,纂次依《佩文韵府》韵目次第,每字皆辨其韵部平仄,于一字兼收两韵或平仄每易讹误者皆详加分析,并同时于注解中辨别字形,依据《说文》,说明源委。此书颇便初学识字辨音之用。有同治十三年(1874年)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大传补注

    七卷。清王闿运撰。卷首有王闿运自序。在“自序”中,王闿运说:“《尚书大传》旧为四十一篇,见录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郑君注之,乃次为八十三篇。至宋史志著录在官,卢见曾言元时犹存,至明而亡。孙之騄抄撮为四卷

  • 淑艾录

    十四卷。清代祝洤(1702-1759)撰。祝洤字人斋,原名游龙,海宁(今浙江海宁)人。此书根据张履祥《备忘录》删改而成,并仿朱熹《近思录》体例,分十四类,三百九十五条。全书极力宣扬程朱一派学说,激烈抨

  • 道藏目录详注

    四卷。明白云霁(生卒年不详)撰。白云霁,道士,字明之,号在虚子,上元(今属南京市)人。撰有《道藏目录详注》四卷。其书成于天启丙寅年(1626)。书中以《道藏》所收之文题,分门编次。其大纲分三洞四辅共为

  • 毋自欺斋诗稿

    一卷。清陈其藻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其藻,字鲁塘,一字铁山。嘉应州兴宁(今广东兴宁)人。贡生,历署乐昌、花县儒学。其学根底经史,诗则血性淋漓,全从真气滚出,不作句雕字琢。著有《毋自欺斋诗稿》四卷。本卷辑

  • 星源集庆

    六卷。清末宗人府奉旨撰。该书成于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为道光皇帝位下谱牒。道光九子十女皆录入。实为《玉牒》之别本。现存光绪精写本。

  • 字略正讹

    不分卷。清王茂松(其生平著述不详撰。王氏为贵州人。此乃为诸生编撰的正字体正字音之书。所收有:伍泽梁《六书大义》、许汉昭《字体诀》、《字典辨似》、《字体正讹》、《帖字》、《俗音正误》(一曰平误读仄,二曰

  • 御注道德真经

    ①四卷。唐李隆基(685-762)撰。李隆基,即唐玄宗、唐明皇。李隆基崇尚道教,撰有《御注道德真经》四卷、《道德真经疏》十卷。《御注道德真经》,又称《道德真经注》。唐以前研究《道德经》并为其作注者,有

  • 查浦辑闻

    二卷。清查嗣瑮(1652-1733)撰。查嗣瑮字德尹,号查浦,浙江海宁人。康熙庚辰年(1700)进士,官至翰林院侍讲。他性格警敏,少时受黄宗羲影响,能解切韵谐声,诗名与查慎行同等。因其弟查嗣庭被奉命派

  • 习凿齿汉晋春秋

    三卷。清汤球辑。习凿齿(?-384),字彦威,东晋襄阳(今属湖北)人。博学洽闻,以文笔著称。官至荥阳太守。著《汉晋春秋》、《襄阳耆旧记》、《逸人高士传》,今皆不存。该书原五十四卷,记述东汉光武帝至西晋

  • 诂经精舍自课文

    二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群经平议》)撰。俞樾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,此书即其自课之文。篇中解经,多有创见。如解《尚书》“纳于大麓”,谓“麓”为“录”,“录”即领录。“如其仁如其仁解”篇,谓孔子并不赞许管仲之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