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鸣原堂论文

鸣原堂论文

二卷,清曾国藩(1811-1872)编辑。曾国藩,原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湖南湘乡人。道光进士,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,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。著有《鸣原堂论文》、《经史百家杂钞》(已著录)。该书分上下两卷,选录汉唐迄清朝近二千年间有“背令之旨”、“可戒以免祸”(《序》)的奏疏十七首。首列匡衡《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奏疏》,后列方苞等人之文,详近而略远。每于书前广引文献,叙述文章之创作契因、背景、经过等。文中间有案语、诠释,每于文末则详加品评。结合自己的体会,参考前人之历史,得出自己的结论,从而真正达到“以史为鉴,古为今用”的目的。段落间屡以“以上为”三字作为标志给文章分段评述,是为该书一大特色。该书原为曾国藩为告诫其弟曾国荃如何游刃官场而作,然其文中之论评对文史研究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该书最早版本是清同治十二年(1873)成都志古堂刻本。曾国荃校订。其后有光绪二年丙子(1876)传忠书局刻本刻本《曾文正公全集》;光绪四年(1878)上海淞隐阁铅印本;民国十七年(1928)鸿宝斋书局石印本。《曾文正公全集》,民国年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及民国二十五年(1936)《四部备要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消暑录

    一卷。清代赵绍祖(1752-1833)撰。赵绍祖字绳伯,号琴士。笃学,尤深于史,著有《新旧唐书互证》、《通鉴注商》、《建元考》、《校补竹书纪年》、《校补王氏诗考》、《金石文正续钞》、《读书偶记》、《书

  • 佛家通载

    见《佛家历代通载》。

  • 汉唐通鉴品藻

    三十卷,明戴璟撰。作者生平及著述见于《群史品藻》条。《汉唐通鉴品藻》在《明史·艺文志》中有著录,该书系戴璟所作《读史品藻》的坊本改易了名字,涉及史事上起周威烈王,下迄后周世宗柴荣,与《通鉴》的首尾相应

  • 池州府志

    ①十二卷,明何绍正修,孙溥等纂。何绍正,字继宗,浙江淳安人,明正德九年(1514)来任池州府知府,平迁江西参政。孙溥,安徽贵池人,进士。池州旧志,汉唐以前,修纂者远无所考,宋端平二年,修于郡守王伯大,

  • 小序翼

    四卷。清张澍撰。澍字介侯,武威(今甘肃武威市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庆未(1790)进士,入翰林,充实录馆纂修,散馆改外职,历署县事,晚年退隐西安,著述以终。此书为澍手书原稿,今藏巴黎国家图书馆,残缺殆将

  • 左传统笺

    三十五卷。清姜希辙(?-1698)撰。希辙字二滨,号定庵,绍兴余姚(今属浙江)人,明代思想家刘宗周门下弟子;明崇祯十五年(1642)举人,清康熙朝仕至户科都给事中、奉天府丞。著述还有《雨水亭集》等。此

  • 唐国史补

    三卷。唐李肇(详见《翰林志》)撰。原名《国史补》。最早著录于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,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、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均著录为二卷。清人周中孚《郑堂读书记》认为“二”是“三”字之误

  • 立斋遗文

    五卷。明邹智(1466-1491)撰。邹智,字汝愚,号立斋,四川省合州人。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,选庶吉士。弘治三年(1490)。坐于御史汤鼐等妖言惑众,下狱。后赖人营救,免死。得与陈宪章游,其

  • 汉石经碑图

    一卷(民国二十年排印本)。张国淦撰。国淦字乾若,蒲圻(今湖北省蒲圻县)人,曾著有《历代石经考》。汉石经出土大小数百块,其中可考者,约得四千余字。国淦即据此草为碑图,凡一卷。按,汉石经碑数,前人有四十碑

  • 南山集

    清戴名世(1653-1713)撰。戴名世字田有,号忧庵,世居南山,后人称南山先生。安徽桐城人,清朝学者。康熙年间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。因所撰《南山集》等著作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,流露出怀念故国情调,被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