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麈史

麈史

三卷。北宋王得臣(1036-1116)撰。王得臣字彦辅,自号凤台子,安州安陆(今属湖北)人。初受学于郑獬,又受学于胡瑗。嘉祐四年(1059)进士及第。历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、开封府判官、知唐州、军器少监、司农少卿等。得臣学问博洽,摭拾朝廷掌故、耆旧遗文等,详加考据,编辑成书,以“取出夫实录,以其无溢美,无隐恶”“虽小道必有可观”(《麈史》序)之意,取书名为《麈史》。书前有政和乙未(1115)自序,称“时年八十”,“追为之序”。书中曾称“予在大农,忽得目疾,乞宫观,已而挂冠,年六十二。”以政和乙未逆推至六十二岁时,为绍圣四年(1097)。此书当作于绍圣四年以后。是书分类记事,共分睿谟、国政、朝制、官制、国用、任人、礼仪、音乐、台议、忠谠、惠政、利疚、贤德、志气、度量、知人、不遇、治家、场屋、神授、体分、学术、经义、诗话、论文、碑碣、书画、辨误、明义、姓氏、古器、风俗、奇异、盛事、戒杀、鉴戒、真伪、谗谤、占验、语谶、博弈、谐谑、杂志、乖谬等四十四门,记述二百八十四事。其中自朝廷至州里,凡掌故、遗闻,有可训、可法、可鉴、可戒者,无所不载,参稽经典,辨别异同。其中,于当时制度及考究古迹尤为精核,足资参证。“非他家说部惟载琐事者比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》)。如论唐刘存误以“交交黄鸟止于棘”为七言,不知为挚虞文章流别论之说;论王羲之《兰亭集》,不知“天朗气清”本张衡《南都赋》、“丝竹管弦”本汉书张禹传等。书中偶有未见完本或舛误之处,如论潘岳《闲居赋》,谓周文弱枝之枣、房陵朱仲之李,李善,以周文、房陵为未详,因引王嘉《拾遗记》、《述异记》补之。不知善注于此二条引《广志》注周文弱枝,引《荆州记》注房陵、朱仲,疏解分明,颇为可取。但王得臣所见为不全之本,其所补注亦不知《拾遗记》所云北极下之岐峰断非岐山。论王羲之书不讲偏旁、引韩愈《石鼓歌》为证,不知小篆、隶书各为一体,其偏旁或同或不同,不能以彼律此。书中虽小有舛误,然不影响大局。大体说来,该书不失为一部考据精核之作,足资治史、研经、探讨社会风俗文化者参考。今传本不一,主要有《四库全书》、《知不足斋丛书》、《湖北先正遗书》、《宋人小说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、商务印书馆《说郛》等丛书本。1986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俞宗宪点校本,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续知不足斋丛书

    二集,十七种,四十四卷。清高承勋编。高承勋字松三,直隶沧州(今河北省沧州市)人。此丛书为续《知不足斋丛书》而作,其选书体例、刊刻格式均与鲍书相同,版心均刻“续鲍丛书”。共两集,收古今著作十七种;宋陈师

  • 丁鹤年集

    四卷。《玳录》一卷。附《校玳》一卷。续校一卷。元丁鹤年(1335-1424)撰。鹤年字亦称鹤年,盖因孟浩然字浩然例故。回回人。父职马禄丁为武昌县达鲁衣赤,遂家其地。鹤年生当元季,逢乱不求仕进。元亡,避

  • 藻轩闲录补续词丛类采

    八卷。明林瀌(生卒年不详)撰。林瀌字元盛,福卅(今属福建省)人。官广东三水、龙门二县教谕。官终于昌化县知县。其书成于万历三十八年。书杂采古书之词编辑而成。全书分一百六十门。十分繁杂。似为龙门诸生而作。

  • 谷平文集

    五卷。明李中(1478-1542)撰。李中,字子庸,江西吉水人。正德九年(进士。官至总督南京粮储、都察院副都御使。谥庄介。此集为其门人罗洪先所编。李中居里名“谷平”,故学者称其“谷平先生”。此集共疏二

  • 湛园杂咏

    一卷。明米万钟(?-1628)撰。米万钟,字友石,一字仲诏,北京宛平(今丰台)人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进士。官至太仆寺少卿。《明史》文苑传附见董其昌传中。史称米万钟生平喜欢收集奇石,并构有漫园、勺

  • 掖垣题稿

    三卷。明顾九思撰。顾九思字与睿,长洲(今属江苏苏州市)人。隆庆进士,曾任丰城知县。以治行第一提拔为户科给事中。官至通政司右通政。《掖坦题稿》为作者任给事中所上奏疏,多切军国大计。其中在户科有一篇,在礼

  • 孝义县志

    ①二十卷。清邓必安修,邓常纂。邓必安字东山,江西南丰县人。乾隆九年(1744)举人,三十三年(1768)任孝义县知县。邓掌孝义时,居心仁厚,莅政严明,修学宫,设书院。按孝义志,创于明嘉靖间邑人张冕,四

  • 泾野集

    三十六卷。明吕楠(1479-1542)撰。吕楠生平详见《周易说翼》(辞目)。吕楠集初刻于西安,既而佚阙。其门人徐绅、吴尊、陶钦重为删补编次,刻于真定。此本即真定刻本。凡三十六卷。吕楠之学出薛敬之,薛敬

  • 新编诗义集说

    四卷。明孙鼎(生卒年不详)编著。孙鼎字宜铉,庐陵(今属江西吉安)人。永乐中领乡荐,任松江府教授。正统间,擢监察御史。提督南畿学政,与吉水刘靓、李中齐名,有吉水三先生之称。《新编诗义集说》简称《诗义集说

  • 后汉书知意

    一卷。民国刘咸炘(见《汉书知意》)撰。《后汉书知意》与他所著的《汉书知意》体例完全一样。如《李通传论》,说“蔚宗不满李通”,“称其温恭有蕴藉”,与班固的《汉书》赞张禹、孔光称其“蕴藉”为同意,是史家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