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Yī

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伊尹之后。二是为少数民族改姓而来。

伊姓今尤以河北为多。

伊姓历史人物有伊尹,商朝大臣,伊姓始祖。曾辅佐商汤灭夏,综理国事,是上古时期有名的贤相。

伊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三十九位。


【源】 ①古伊国,炎帝裔尧之母家,侯国,自伊徙耆,又为伊耆氏,见《路史》(17)。帝尧伊祁氏之后有伊氏(12,21)。伊祁山在河北完县西,尧住此山,后因作氏,见《寰宇记》(87)。②有莘氏女采桑伊川,得婴儿于空桑之中,即伊尹也,后居伊水(在今河南蒿县),以地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7,28,60)。③汉时匈奴人姓。汉元狩四年,伊即轩来降,封众利侯(242)。④河南伊氏,鲜卑人,其先与魏主同源(242)。北魏献帝以弟为伊娄氏,后改为伊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,12,17,60)。⑤清高丽人姓(23,260)。⑥清满洲八旗姓伊拉齐氏、伊拉哩氏等后有改为伊氏者(180,26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⑦台湾土著(65)、土(195)、回、蒙古(344)、锡伯(433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山阳、陈留、河南(17,21,60,242,418)。【布】分布很广,但人口不多。尤以河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伊姓人口39%。【人】伊尹,名挚,又名阿衡,汤时贤相(6,9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上海之松江、天津之武清、山东之平度及东平、山西之太原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朝鲜、锡伯、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三辅旧事》 注云: “尧初生,依伊侯长孺,因以为氏。”郑樵亦云: “(伊),即伊祁氏之后也。”② 《姓氏考略》 又据《姓谱》 注云: “有莘氏女采桑伊川,故伊尹以邑为氏。”望出陈留、河南、山阳。③或为鲜卑姓所改。郑樵注云:“伊娄氏改为伊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亦注: “拓跋邻以次弟为伊娄氏,后改为伊氏。” ④清代高丽族亦有伊姓。原籍无考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⑤锡伯族、满族之伊姓,皆为伊拉哩氏所改。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“”而为单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及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卢蒲

    读音:lú pú姜姓。齐桓公子之后。《左传》:齐有卢蒲就魁、卢蒲蔡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
  • 武聶

    读音:Wǔ'n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萨哈尔察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武氏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萨哈尔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后或改

  • 读音:jìn【源】 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近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上海、四川成都(91)、河南洛宁(294)、河北隆化(344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台北(

  • 读音:Hún/Hwen,Hwun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63)。

  • 翁牛特

    读音:Wēngniú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翁牛特为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,当以部为氏(23,63)。【变】 清正蓝旗满洲闲散黑达色之妻为翁牛忒氏(260),〔翁牛忒〕似即翁牛特之异译。【人】 翁牛

  • 读音:Mù慕姓源自高辛氏,出自慕容姓。为慕容姓简化而来。早期活动于西北,后在敦煌郡形成郡望。慕姓历史人物有元代慕完,少年时聪敏好学而胸怀大志,历官侍御史、刑部侍郎,善于断案,执法平允。明代官员慕容

  • 读音:Cóng【源】①尧伐崇、枝、胥、敖四国,后有丛氏,见《国名纪》(17)。又,唐尧时有丛枝,其后有丛氏(60,62)。②汉秺侯、匈奴休屠王之太子金日磾之后,迁丛家岘(今山东文登境),遂以丛为氏,见

  • 烈顯普

    读音:Lièxiǎnpǔ彝族姓氏。本家族名,原意为用长筏渡江之家。其后分族而为罗、王、李、陈、龙等单姓。

  • 續祈

    读音:Xùqí【源】 晋大夫狐鞠居先采于祈,后采于续,合地名为氏(8,17,60)。一说,相传晋隰叔之后,与士氏同族。祈奚推荐其子祈午续政,后代遂以续祈为氏(12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续祁〕(7,2

  • 伯昬

    读音:Bómín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列御寇友有伯昬瞀人。见《列子》。” (按: 伯昬,或作“伯昏”,盖因昬、昏形近而讹); 又,瞀人,或作“无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