兀羅帶
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【变】 ①《南村辍耕录》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兀罗歹氏(13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有乌鲁岱氏(24)。〔兀罗歹〕、〔乌鲁岱〕等似均为兀罗带之异译。②脱因,号林菴,蒙古兀罗䚟氏,荫授岳州路判官,元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总管,见《至顺镇江志》(399)。䚟即歹。〔兀罗䚟〕似即兀罗带之异译。【人】 孛罕,兀罗带氏,元太宗时授左手万户(399)。忽都,蒙古兀罗带氏,孛罕之子,元初授蒙古汉军总管(61)。
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【变】 ①《南村辍耕录》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兀罗歹氏(13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有乌鲁岱氏(24)。〔兀罗歹〕、〔乌鲁岱〕等似均为兀罗带之异译。②脱因,号林菴,蒙古兀罗䚟氏,荫授岳州路判官,元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总管,见《至顺镇江志》(399)。䚟即歹。〔兀罗䚟〕似即兀罗带之异译。【人】 孛罕,兀罗带氏,元太宗时授左手万户(399)。忽都,蒙古兀罗带氏,孛罕之子,元初授蒙古汉军总管(61)。
读音:Chényī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陈伊氏、陈依氏(256),〔陈依〕似即陈伊之异译。
读音:cáng【音】 又音脏(Zàng)(73)。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,24,60)。②满族姓(344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尤以江苏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2省藏姓约占全国汉族藏姓人口44%。【
读音:Gāhèn珞巴族姓氏。与嘎得氏同源,出自苏龙部落,系母系氏族,其图腾为灶灰。本氏族名,或以代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Yángtóng古羌族姓氏。隋唐时西域唐旄国为吐蕃所灭,其残部有羊同氏。其地当在今阿里及羌塘一带。参见《中国通史》。
读音:E-shǐ【综】 ①清镶蓝旗满洲马甲驽代之妻为阿史氏(260)。 ②彝族姓。属尔仆阿史家支,云南宁蒗有此姓(375)。阿音A-。
读音:dà mò yú【源】 东胡鲜卑人姓(242)。【变】 ①北魏孝文帝改大莫于氏为郃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27,60,70,242)。②亦作〔大莫千〕(27)、〔大莫干〕(7,9,12,21
读音:Rúzǐ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上古诸侯或卿大夫之拟用为其后者谓之 “孺子”,如:“征缮以辅孺子”(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),其后或即以孺子为氏。《说苑·权谋》 有孺子容
读音:Hǔ'nàgé现行裕固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裕固族》收载。乃“虎朗固”之别译,或作贺朗格、呼朗嘎特、霍尔勒等,后或改为单姓“贺”,参见“虎朗固”条。
读音:Jiē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宜兰、花莲、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亦
读音:Pāishí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5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