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贺
读音:tǔ hè
吐贺氏,后魏有吐贺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
吐贺氏,后魏有吐贺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
读音:Cá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Mǎfǎliú高山族姓氏。台湾高山族之卑南、百宛等族群有之。本为房名(或称家宅名),遂以为氏。卑南、百宛等的姓名构造是 “名+姓氏”。如卑南部人舒摩洛盖·玛法琉、百宛部之果阿勒·玛法
读音:Kèrùdōng【综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435)。
读音:Héxī【源】 纥奚系居意辛山之部落,以部为氏(27,60,70)。 【变】 北魏孝文时改纥奚氏为嵇氏(17,27,60,70)一说,改为纥氏(12,21,27),奚氏(6,27),拔氏(27)
读音:Yěxiān【源】 非汉族姓,见《姓乛》(17,62)。一说,明时北方瓦剌部可汗也先之后(91)。【变】 一作〔野仙〕(17,62)。【人】 野仙普化,曾任四川廉访使,见《元史》(17,62)。
读音:Qí′nuòfū俄罗斯族姓氏,汉意为 “官员”。此当以职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俄罗斯族》。
读音:pú【源】占城国人姓,见《宋史》。占城国在今越南中部。入居中国者以莆为氏(60,62)。 【布】北京(91)、浙江江山(325)、台湾花莲、基隆(68,261)、四川成都(91)、灌县、乐山、河
读音:Qǐyǎoqì/Jilijisi,Qirqiz,Kirgiz【源】 元时人姓(57)。系今柯尔克孜族之先民。元时谦河(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)流域的民族,在唐时称黠戛斯,《辽史》译作辖戛斯,元时又
读音:kuì yáng后汉有少府鲑阳鸿,治孟氏易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读音:yáng wēng周景王之孙阳翁伯之后,有阳翁氏。(见《路史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