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衍
【综】 匈奴四族有呼衍氏,后入中国改为呼延氏(6,9,21,60)。
历史上匈奴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。其注“呼延”曰: “匈奴四族有呼衍氏,入中国改为呼延氏。”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后汉书·南单于传》亦载:“单于姓虚连题,异姓有呼衍氏、须卜氏、丘林氏、兰氏四族,为国中名族,常与单于婚姻。”
【综】 匈奴四族有呼衍氏,后入中国改为呼延氏(6,9,21,60)。
历史上匈奴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。其注“呼延”曰: “匈奴四族有呼衍氏,入中国改为呼延氏。”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后汉书·南单于传》亦载:“单于姓虚连题,异姓有呼衍氏、须卜氏、丘林氏、兰氏四族,为国中名族,常与单于婚姻。”
读音:Guīyáng【综】 东汉牟融代鲑阳鸿为大司农,鸿字孟宗,鲑阳姓也,中山人(7,9,12,17,60)。亦作阳(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后汉有鲑阳鸿,
读音:Yì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苑》云:“汉阳人”“以地为氏”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苑》作“‘渔阳人有弋门氏’,盖居于弋门,以为氏。”漢(汉)、渔形近而讹
读音:hào以地为氏。(见《姓苑》)
读音:Chū【源】有熊氏各族有貙氏,见翦伯赞《中国史纲》(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Xuē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任姓。黄帝后裔奚仲居薛国,历夏、商、周三朝,共六十四世,至战国时为齐国所灭,薛国公子登到楚国为官,因以国名为氏。二是以封地为姓氏,源
读音:tóng guā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60)。有同官县(故城在今陕西西安),必其先以邑为氏(70,60)。一云,取同官为僚之义为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姓苑》
读音:Zhòng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。高辛氏有八子,其中有仲堪、仲熊,两兄弟的后人以祖上的名“仲”字为姓,遂成仲氏。又说春秋时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,
读音:Y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齐公族食采於余邱”,以邑为氏。一作“余丘”,详见该条。
读音:Xīlǔtè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“蒙古族姓。清顺治时吏部尚书明安达哩。姓此氏。”
读音:Yuèqiáng【源】 或分自越勤氏(参见越勤氏),或为越勤氏之讹(70)。【变】后改为越氏(7,27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代北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