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à

【源】 ①相传古帝大庭氏之后(1,6,7,12,17)。②唐初有粟末靺鞨,为高丽别种,姓舍利,唐武后时舍利乞乞仲象居高丽故地,唐中宗封其子祚荣为渤海郡王,即渤海王,始称大氏。大者,女真人语尊长之称(7,24,60)。清时满洲八旗有赫舍利氏,或为大氏之裔(71)。【望】 东莱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河南洛宁(294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大挠,相传黄帝命其始作甲子,见刘恕《外纪》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,今河北之尚义、山西之临汾、安徽之界首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大庭氏之后。”大庭,古天子之号,或谓炎帝时诸侯,或谓即神农氏,其后有大氏。②又云: “大填、大山稽,并黄帝师; 大款为颛帝师”,皆为大姓之先。③又引《礼记》云: “大连,东夷之子。” 则此之大氏出自东夷之族。④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注云: “高丽别种渤海王大乞乞仲象”,唐武后时高丽别种大乞乞仲象分王高丽故地,后其子荣祚,中宗封为渤海郡王,是粟末靺鞨之姓大氏,在唐初已然。唐初粟末靺鞨臣属于高丽, 李破高丽, 粟末保东牟山, 后为渤海王, 姓大氏; 辽南府宰相大康。又,中京留守大公鼎,皆渤海人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满族》 则称: 靺鞨人的姓。据 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记载: “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,姓大氏。” 如: 渤海国王大祚荣,之后又有大彝震、大虔晃、大玄锡等等。有人据此认这“”是单姓,其实恐怕是误解,这“”字可能是其名的第一个音节。⑤清代满族姓大佳氏改为单字姓“”。

一音tài。

唐有大明; 金有大兴国; 明有大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薄干

    读音:ā bó gān与“阿伏干”同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之三字姓,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阿伏干”云: “代北人姓,后魏改为阿氏。一作 ‘阿薄干’、‘阿步干’。”

  • 恩扎

    读音:Ēnzhá【源】 彝族姓(208)。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他。

  • 家父

    读音:Jiāfǔ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大夫家父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考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周大夫家父之后。”

  • 读音:xún【源】①古栒国在扶风(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南),后为周大夫采邑,其后因氏(17,62)。②晋时南部林邑(今越南境)国王范文之子燮,能穆宗族,受邑栒栎,故有栒氏、栎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

  • 伶綸

    读音:Línglú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援引《万姓统谱》收载,其注“泠伦”云:黄帝乐官二名,分为四氏(或作伶纶、伶伦、泠沦)。”

  • 读音:Qí祁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源自姬姓,黄帝之后。黄帝有一子祁豹,子孙以祁为姓。二是伊祁氏之后。是黄帝之子十二姓中伊祁部落的首领,所以尧姓伊祁,祁氏或出于伊祁氏。三是以邑名为姓。春秋

  • 阿郎

    读音:Ēláng裕固族姓氏,又作“乌郎”,本户族名,以之代姓。后或取其末音谐“郎”而为单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裕固族》。

  • 读音:Gé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无此字,疑乃“搁”之误,盖搁笔误而讹作 “櫊”。

  • 乃蠻歹

    读音:Nǎimándǎi元代“色目人” 姓氏,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奈曼岱”。

  • 阿黎

    读音:A-lí【综】 彝族姓。什耶、狄俄曲安等家支均有阿黎姓,属什耶家支的又称〔阿某俄革〕(375)。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(20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