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革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穆公之子然,然生丹,丹字子革,奔楚为右尹,后为子革氏(4,7)。②鲁公族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《世本》宋司城子革之后。”②又云: “季平子支孙亦为子革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③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郑穆公子然字子革,奔楚为右尹,后为子革氏。”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穆公之子然,然生丹,丹字子革,奔楚为右尹,后为子革氏(4,7)。②鲁公族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《世本》宋司城子革之后。”②又云: “季平子支孙亦为子革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③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郑穆公子然字子革,奔楚为右尹,后为子革氏。”
读音:jiē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,62,6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获鹿有分布。《中文大字典》引 《万姓统谱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宋代有皆移。
读音:ní【音】 儿氏有而、尼二音,而分两姓,见《续文献通考》(63)。参见儿(Ní)姓。【源】 北魏时贺儿氏后改为儿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60,70,242)。【望】 河南(17,60,41
读音:Dò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60,62)。一说,西南夷姓,栋蚕之后(17,60,63)。【望】 平原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上海嘉定(351)、台湾台北(68,26
读音:Diàn【源】 四川北川西有奠酒堡,或以地名为氏,或因奠祭为氏(62)。亦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【布】 贵州黎平(358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
读音:Yà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3,8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云:“系雁姓分族。”
读音:bēi【源】 春秋时鲁国孺悲之后有悲氏(15,21,60)。【布】 台湾(64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、介休以及吕梁地区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
读音:Túbótèkèli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《(元史)列传》实纳台,图伯特克埒氏。”此“以姓为氏”,未道其详。
读音:Lèdì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,260)。【人】 勒第额宜图,清镶黄旗人,由前锋校从征湖广阵亡,赠云骑尉(23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
读音:Túmòxiāo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桑杜之妻为图莫萧氏(260)。
读音:Máoshěng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阿拼家支,亦称〔毛省井争〕,四川盐边、云南宁蒗等地有此姓(37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