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
【音】 亦音鸳(Yuān)(11,17,80)。【源】 ①相传伏羲帝之师有宛华,黄帝时有宛朐,此宛姓之始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然,一说宛邑为地名,在今山东荷泽西(87)。 ②春秋时魏大夫食采于宛,后因邑为氏(17)。③宛,古国名,与苑同(21),当以国为氏。一说即宛丘为古时陈国之都,在今河南淮阳东南(87)。④春秋时齐、晋、郑等国均有此姓(7,17,60)。⑤春秋时楚之宛姓,系郤氏之别(60)。⑥回(178)、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下邳、南阳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宛春,春秋时楚大夫(17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辽宁之清原、建平,山西之大同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徽县,湖北之老河口,福建之清流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回族、傣族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氏寻源》注其源: ①“伏羲师有宛华,黄帝时有宛朐,此宛姓之始。” ② “楚之宛,郤氏之别也。” ③ “春秋时,齐、楚、晋、郑皆有宛氏。”
春秋时楚有宛春,大夫; 明代有宛嘉祥,嘉靖举人,官知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