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à
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今汉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台湾花莲、台中(68,261)、陕西安康、北京、甘肃、江苏等地均有此姓。


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不念cì。今陕西省安康县有分布。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(王述民编) 作cì,误。” (按: 朿,当为刺之本字。《说文》: “朿,木芒也。象形,读若刺。”段玉裁注:“朿,今字作刺,刺行而朿废矣。”则知“”字当音cì。姑兼收以备考。)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Zhě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: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苑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ǎi明有土司霭翠,为苗部阿画之后。(见《明一统志》)▲<明>霭霞,河南唐县人,阳谷知县。(按:明代之唐县,为今唐河县)

  • 益輦

    读音:Yìniǎ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原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(71)。【变】 亦作〔叶不辇〕(71)。清《续通志、氏族略》作〔伊年〕(24)。或即遥辇氏(71)。【望】 彭城(71)。

  • 阿兒剌歹

    读音:Āérlà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阿儿剌歹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阿喇勒岱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收载

  • 读音:tǎn【源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姓觿》(17)。【望】 略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 上海、武汉(91)、山东滨县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坦中庸,宋时绍兴年进士,累官至提点刑狱(15,60)。一

  • 子如

    读音:Zǐrú【源】 春秋时郑大夫子如班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姓考》 注云: “春秋时郑国大夫子如班之后。”

  • 读音:Yī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伊尹之后。二是为少数民族改姓而来。伊姓今尤以河北为多。伊姓历史人物有伊尹,商朝大臣,伊姓始祖。曾辅佐商汤灭夏,综理国事,是上古时期有名的贤相。伊姓在《百家姓》中

  • 读音:tuí周大夫颓叔之后。(见《姓源》)汉七国反时,颓当为将军。(见《奇姓通》)东周大夫有颓叔,惠王使与桃子出狄师。(见《左传》)

  • 圖門

    读音:Túmén满族姓氏。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有载,世居乌喇地方。(按: 图门,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作“图们”: 乌喇,作“乌拉”。姑兼收以备考。)参见 “图们”条。

  • 栗陸

    读音:Lìlù【源】古帝栗陆氏之后,以号为氏(7,9)。 【变】一作〔栗睦〕(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据《元和姓纂》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古帝栗陆氏之后。” 《中文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