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
【综】 梵禹俞,宋时福建连江人,绍兴进士(15,21,24,60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四川之合江,山西之大同、忻州及雁北地区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姓氏词典》称: “梵姓的由来与佛教有关。”不知其所本。
宋代有梵禹俞(按:俞,《正字通》引作 “馀”),绍兴进士。
【综】 梵禹俞,宋时福建连江人,绍兴进士(15,21,24,60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四川之合江,山西之大同、忻州及雁北地区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姓氏词典》称: “梵姓的由来与佛教有关。”不知其所本。
宋代有梵禹俞(按:俞,《正字通》引作 “馀”),绍兴进士。
读音:Bālín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译作“巴邻”。又,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还收有 “巴林”,疑与“巴琳
读音:guān【音】 冠氏有二音,起源各异,世分两姓(16,63)。参见冠(Guàn)姓。【源】相传古贤者贤冠子之后有冠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1,12,15)。吴(今江浙地区)人之姓。见《姓苑》(2
读音:A-dǐ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旺张家支,云南宁蒗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Huángjiā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贝珲、山秦、佛阿拉、宁古塔等地(23,63,180,260)。②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大凌河(23,63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黄氏(180)。【
读音:Liúxū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春秋赤狄之国,为晋所灭(见《左传》)。其后为氏。” 畱,或作“留”。
读音:gōng wén【源】 ①春秋时郑共叔之后有公文氏,见《潜夫论》(17,60)。 ②春秋时卫大夫公文要之后有公文氏,见《世本》(4,17,60)。【人】 公文轩,春秋时宋人(17,21)。历史上
读音:Yānzhī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焉支,即燕支,今已通作胭脂,为染红之草名。又,焉支为山名,在今甘肃山丹东南。匈奴歌曰,失我焉支山,使我妇女无颜色。故山名与胭脂草有关,见《辞
读音:luòkèbìsī【源】 清正蓝旗蒙古笔帖式巴朗之妻为鄂洛克毕思氏(260)。
读音:tú dān【源】 源自金时女真人徒单氏(71)。【人】 徒丹恂,明时陕西富平人,任山西武乡县丞,见《富平县志》(71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引 《富平县志》注云: “徒丹恂,
读音:gōng xī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公族有此姓(17)。②春秋时卫公族有此姓(17)。一说,春秋时卫公子黑背(一作黑臀),字公析,其孙成子朱以其字为氏(6,7,12)。【变】 一说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