燭盧
【综】唐时吐蕃部姓。吐蕃丞相尚婢,婢曾遣烛卢巩力与磨离罴子将后御论恐热,巩力请按兵拒险,罴子不从,巩力称疾归鄯州(7)。
【综】唐时吐蕃部姓。吐蕃丞相尚婢,婢曾遣烛卢巩力与磨离罴子将后御论恐热,巩力请按兵拒险,罴子不从,巩力称疾归鄯州(7)。
读音:Shù束姓来源于妫姓。汉时有广,宣帝时任太子太傅,东海兰陵(今山东枣庄东南)人。到了广曾孙孟达时,避王莽之难,自东海迁居沙鹿山(在今河北大名境内)。遂改为束氏。束姓历史人物有束,西晋文学
读音:tóng lǐ【源】①因所居主里有桐树,因以为氏(60,62)。②或相里氏讹为桐里氏(7,60)。 【人】桐里夫,晋时河东人,博昌令(21)。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。《姓氏考略》注
读音:Dámógā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高车姓。”高车,当指高车族; 疑此姓为“大莫”之别译。
读音:liàng【源】 古帝颛顼之师柏夷亮父,见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。亮氏当出此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12,15)。【变】 或即谅姓(60,62)。【望】 濮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
读音:Bèiěrtèjíěr赫哲族姓氏。本氏族名,以之为姓。未详其他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赫哲族》。
读音:Shē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湖南之冷水江有分布。汉族、畲族皆有此姓。此姓系冷水江市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。(按:汉族之畲姓,未详其源;畲族之畲姓,当以族名为姓。)或作“畲”。
读音:Ró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Pòuliùhà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即破六韩氏。北魏有破六汉·拔陵。” 未详其他。《姓氏词典》音pòliùhón,不确。
读音:Chuǎiɡuǒ’ěr【源】 清时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下流赫哲族人姓(429)。
读音:Yóujiā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乌噜特(一作兀鲁特)(23,63,260)。【变】一作牛佳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乌噜特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