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獨孤

獨孤

读音:Dúgū

【源】 ①其先本姓刘,出自汉光武子沛献王辅之后,裔孙渡辽将军进伯败没于匈奴,囚之独山下,生尸利单于,为谷蠡王,号独孤部。六世孙罗辰,从北魏孝文帝徙洛阳,为河南人,初以部为氏,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(17,21,27,60,242)。一云:其先本姓刘,至北魏在北土分36部,有以独孤为氏者(17)。又云:其先本姓刘氏,当为汉时北蕃右贤王刘去卑之先,尚汉公主,因从母姓刘氏。至北魏,独孤部居云中,因氏(6,7,17,21)。又云:魏氏之初有36部,其先伏留屯为独孤部落大人,与魏俱起,居于云中。和平中,以贵人子弟镇武川,因氏焉(12,27)。②南北朝时周世宗赐渤海蓨人左祖暠姓独孤,见《周书·高宾传》(27)。③本李姓,赐姓独孤,见《周书·独孤楷传》(21,27)。【变】后改为刘氏(7,27)。【望】高阳(17,60,418)。【它】独孤系屠各之异译,本匈奴单于贵族。自刘渊进窥中夏,遂冒称汉皇室之后,改姓刘氏。入北魏为三十六部之一,号独孤部,以部为氏。孝文南迁,依旧例改为刘氏。魏末又复旧姓。而亦有未复者,故匈奴刘氏与独孤氏并见于史册,为北朝盛族。后世氏姓学家谓独孤氏本姓刘氏,出自炎汉者,特为刘雄碑、独孤墓表等所绐耳(70)。【人】独孤信,北周云中人,本名如愿,秦州刺史,进封卫国公(61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 ①本姓刘氏。北蕃右贤王之后。其先尚公主,因从母姓刘氏。后汉度辽将军刘时伯(按: 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 称其为 “出自汉光武子沛献王辅之后。”) 击匈奴,兵败被执,囚之孤山下,生尸利单于,以为谷蠡王,号独孤部。尸利六世孙罗辰。从后魏孝文徙洛阳,为河南人,初以其部为氏。②又云: “高护自高丽归,赐姓独孤氏。”此则由高氏所改。③又云: “独孤楷本姓李氏也。” 又云: “独孤屯本姓李,从齐神武沙苑战败,为柱国独孤信所擒,配为士伍,赐独孤氏。则知独孤氏或为李氏所改。”

北齐有独孤·永业,中山人,襄州总管; 北周有独孤·信; 隋有独孤·盛; 唐有独孤·及,洛阳人,太常博士; 又有独孤怀·恩; 明有独孤·乐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hé【源】 ①周时已有禾氏。周有禾父已鼎,见《宣和博古图》(60)。②汉时田禾将军之后有禾氏(60,62)。③纳西族姓(151)。清云南丽江府阿墩子土千总禾良斗,纳西族(253)。【望】 朔方(

  • 莫魁

    读音:Mòkuí【源】彝族姓。属沙玛家支(375)。

  • 读音:Méi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收戴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車遽

    读音:Chējù【源】 齐有临淄大夫车遽氏,见《世本》(7,9,21,60)。或谓齐临淄大夫车门遽之后有车遽氏(17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车遽〕(4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dàn【源】 晋末十六国时后秦氐族人姓(60,70)。【变】 ①亦作噉(15,21)。②唐会昌年进士啖鳞,避唐武宗讳改姓澹(6,21,70)。【望】 河东(15,17,21,418)。【布】 大

  • 浩生

    读音:hào shēng【综】 春秋时齐贤人浩生不害,见《孟子》(6,7,11,17,21)。为复姓浩生氏(7)。一说,即浩星氏,古时生,星二字相通(60,62)。【望】 齐郡(17,418)。历史上

  • 读音:jìn【源】 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近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上海、四川成都(91)、河南洛宁(294)、河北隆化(344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台北(

  • 烏吉

    读音:Wūjí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有陘

    读音:Yǒuxíng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 “春秋时鲁国大夫有有陉氏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chāi【源】 ①夏禹之后有差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 ②见《风俗通》(1,15,21)。必官差车者之子孙以为氏。春秋时齐、楚均有差车之官职(60,62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《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