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
【源】 ①炎帝之裔封于卢(故城在今湖北南漳东北)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系自姜姓。齐太公裔孙高,高之孙傒食采于卢(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南),因氏(6,9,11,17,60)。③齐桓公之后,卢蒲氏改为卢氏(12,60)。④匈奴人姓。汉景帝中元5年,卢它之降汉封亚谷简侯,见《汉书》(242)。⑤北魏时改代北莫卢氏为芦氏,后复去草为卢氏(12,21,44,60)。⑥北魏时改鲜卑豆卢氏为卢氏(27,70)。又云,改吐伏卢氏为卢氏(12,44,60)。吐伏卢实为豆卢之异译(70)。⑦范阳(故治在今河北定县)雷氏以卢、雷声近,故改为卢氏(12,21)。⑧隋时河间人章仇太翼,字协昭,善占候算历之术,炀帝赐姓卢(12,61)。⑨陕西三原卢氏出自闾氏(6,12,21)。⑩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,汉姓为卢(71)。⑪清满洲人姓,世居绶山、沈阳、辽阳等地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后改为卢氏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⑫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土司卢氏,始自唐末(72)。⑬赫哲族努耶勒氏,汉姓为卢(185,186)。⑭彝族姓(105,130,149)。又,彝族阿卢氏(132)、勒戈氏(133)等汉姓均为卢。⑮台湾土著(65)、壮(109)、毛难(110,111)、仫佬(112)、苗(115,117)、瑶(119)、蒙古(344)、布依(131,133)、土家(387)、黎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范阳(17,21,418)。【布】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47%,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。尤以广东、河北、广西等省区多此姓,3省区卢姓约占全国汉族卢姓人口48%。【它】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卢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卢田、芦田,仍不弃其原姓卢。1945年,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恢复卢姓(65)。【人】卢生,秦时燕人(17,21)。卢祖尚,唐时乐安人,瀛州刺史,自云本范阳人,姓雷,后周初,以雷、卢声相近而改(6,61)。卢云,唐时三原人,仓部郎中,本姓闾,上元中改为卢氏(21)。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湖北之监利,湖南之益阳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壮、鲜、水、侗、瑶、黎、赫哲、布依、仡佬、仫佬、哈尼、毛南、撒拉、傈僳、土家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姜姓,齐太公之后也。齐文公之子高,高之孙傒,食采於卢,今齐州卢城是也,因邑为氏。秦有博士卢敖,子孙家于涿水之上,遂为范阳涿人; 汉有燕王卢绾,其裔也。又有卢蒲氏,出自桓公,亦为卢氏,皆齐之卢也。” (按: 此“齐之卢”,虽均系出姜姓,然支属有别,或为文公之后,或为桓公之裔。) ②郑樵又注: “河南后魏 《官氏志》有英卢氏,虏姓也,后改为蘆 (芦),后去艹(而为卢氏)。” ③又注: “又有范阳雷氏,以卢、雷声近,故亦改为卢焉。”④或为闾氏所改。郑樵注 “闾”云: “齐大夫闾邱婴之后。或单言闾氏,从省文也。又改为卢氏。” 又注: “又有三原闾氏,准制改为卢氏。”“三原”,指三原县,故城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。⑤又注: “章仇大翼善天文,隋炀帝赐姓卢氏。” “章仇”,复姓,章邯之后,徙居仇山,因以“章仇” 为姓,则此卢系出章姓。⑥ 《姓氏考略》 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云: “吐伏卢氏改为卢氏。”
汉代有卢芳,三水人; 唐代有卢照邻,范阳人,有诗名; 明代有卢象升,宜兴人,山西总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