耿
读音:Gěng
耿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春秋时有耿国,后亡,子孙投奔楚国被封为大夫,以国名为姓氏。二是以邑为姓氏,商时祖乙迁耿,盘庚又自耿迁亳,留居耿者遂以邑名为姓氏。
耿姓发源于河北、河南,汉武帝时将河北巨鹿耿姓迁徙至陕西扶风(今陕西兴平东北)。魏晋至隋唐时期,耿姓在河东、高阳、扶风三地形成郡望,同时也有南迁至江苏、安徽的。明初,耿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等地。如今,耿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山西、黑龙江、辽宁等省为多。
耿姓历史人物有耿弇,东汉将领,云台二十八将之一。21岁任刘秀门下吏,刘玄见刘秀声名日重,令其罢兵回长安。耿弇提出脱离刘玄、占据河北、夺取天下之策,深得刘秀赏识,升为大将军。最终迫使张步率众十余万投降,攻占齐地。耿弇用兵如神,战功显赫,先后攻取四十六郡三百余城。耿炳文,明代大臣,太祖时官至大都督府,封长兴侯,为宿将老臣,被朝廷倚重。惠帝建文初年,燕王朱棣(明成祖)起兵南下,耿炳文任大将军北伐,抵挡燕王兵。成祖时,遭人谗言陷害,因惧怕而自杀。
耿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五十位。
【源】①商时祖乙迁邢(即耿,故城在今河南温县东),盘庚又自耿迁亳,留居耿者以邑为氏(11,60,62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耿国(一名耿乡城,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南),后灭于晋,以封赵夙。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,以国为氏(7,9,12,17,60)。③清高丽人姓。世居博川郡(23,260)。④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满族姓(344)。⑤裕固族各尔格兹氏汉姓为耿(198)。⑥羌族耿家志(房名),后改姓耿(194)。⑦蒙古(344)、土家(387)、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望】高阳、扶风、河东(17,60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75%。尤以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山西、黑龙江、辽宁等省多此姓,八省耿姓约占全国汉族耿姓人口77%。 【人】耿夔,东汉时辽东太守(7)。耿精忠,清时山东人,袭封靖南王,吴三桂反清,精忠据福建反(61)。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涉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苗族、朝鲜族、裕固族均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姬姓,商时侯国,(鲁) 闵元年为晋所灭。今河中龙门县 (按: 今山西河津) 南十二里故耿城是。此以国为氏,系出姬姓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“《史记·殷本纪》 ‘商祖乙迁邢。’ (索隐): ‘邢’ 音 ‘耿’。”颜师古云: “在河北,旧居之者以为氏。” 邢,即“耿”。商地,商自祖乙 (汤之六代孙) 至阳甲,皆都于此。盘庚自耿迁亳,留居旧都者以邑为氏。耿地在今河南温县。此系出子姓。③清代高丽族姓氏。世居博川郡地方。④裕固族之耿氏,则由各尔格兹氏所改,盖取其首音谐其近似音之 “耿”而为单姓。
汉代有耿育,成帝时为议郎; 唐代有耿其昌,画家; 宋代有耿南仲,钦宗时尚书左丞; 清代有耿迈,东鹿人,画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