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èng

【源】 ①黄帝臣邓伯温国,其国当在今山东运河以东,蒙山抱犊崮以西,大汶河以南,及黄河北岸的阳谷、寿张等县,是以邓姓在黄帝时有之,不始自殷邓之后(62,87)。②夏仲康支庶封于邓(故城在湖北襄樊北),后因氏(17)。③殷商高宗武丁封叔父曼季于邓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)为邓侯,后为楚文王所灭,子孙遂以国为氏(6,7,12,15,17)。④春秋时蔡地有邓城(故城在今河南郾城东南35里),桓公二年,蔡侯郑伯会于邓,即其地也。当以地为氏。故称春秋郑有邓析,又为一氏(12)。⑤晋时羌人姓,见《通鉴》(242)。⑥五代时南唐李从镒,后主煜第八子,封邓侯。宋太宗光义诏捕南唐宗室甚急,其子天和逃,以父封改为邓氏,见湖南《安化邓氏谱序》(60,62)。⑦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、盖州等地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⑧清广西庆远府土司邓氏始于明朝(72)。⑨瑶族姓(117,118)。又,瑶族勒当氏,汉姓为邓(117)。⑩京(104)、壮(109)、蒙古(255,344)、水(124,126)、彝(130)、哈尼(137)、苗(130)、羌(194)、土家(175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安定、南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54%,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。尤以四川、广东等省为多,约占全国汉族邓姓人口45%。【人】邓通,汉时南安人,官至上大夫(62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、泸水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苗、瑶、彝、水、京、羌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“曼姓。商之侯国,其地今襄阳邓城是也。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。庄十六年,楚文王灭之。子孙以国为氏。”②又云:“又,郑有邓析,复为一氏。”此似出自姬姓。③或以封邑为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北,是为邓侯。后以为氏。”则此当系出子姓。④或为李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安化邓氏谱序》云:“南唐李从镒,后主煜第八子,封邓王。宋太宗诏捕南唐宗室甚急,其子天和逃,以父封为姓。”

汉代有邓通,世富;元代有邓文原,绵州人,书法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里温

    读音:E-lǐwēn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沙班,阿里温氏,元至治二年任南台御史,见《至正金陵新志》(399)。

  • 读音:Tài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吉安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吉安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韋者

    读音:Wéizhě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Qiā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5,21,24,60)。【望】 荥阳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枪传,汉时人(15,21,24)

  • 燕支

    读音:Yānzhī【源】①清时满州人姓(260)。②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 【人】清镶白旗满洲护军腊采保之妻为燕支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Wà【源】 或为嗢没氏、嗢盆氏所改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希姓录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Jiā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马关有分布。此姓系马关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茳,或即指茳蓠,香草名,疑此以草为姓。)

  • 读音:Xú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太戊

    读音:Tàiwù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大戊,商王名,此姓后改为戊氏。” (按: 查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所附《姓氏考略》,未见“太戊”条; 而有“

  • 读音:Xiè解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西周初年,周武王之孙良受封于解邑,其子孙于是以采邑作为姓氏,成为解姓。二是以地名为姓氏。解,地名,在河东,居住者以解为姓。三是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