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iú

【源】镏即留,春秋时郑邑,后为周大夫刘子采地,古时留、刘字通,其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35里之刘聚,以地为氏(60,62)。镏乃刘之讹字(60)。书传无镏字,疑即刘氏刀屈曲为之(24)。【变】本作〔〕。【布】浙江宁波、江苏丹徒(417)、台湾台中、台北(64,68,261)、安徽桐城(62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镏文谟,宋时修职郎,监潭州南岳庙(15,21)。镏涣,明时居浙江山阴,元至正间荐为三茅书院山长,子绩,孙师邵,皆以文学高于世,世称为三镏(61)。
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监利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 ①“与 ‘留’ 通。《诗》 ‘彼留子嗟’,《毛传》 云: ‘留,大夫氏。’ 留,盖大夫采邑,因氏焉。”② “一说: 镏乃劉 (刘) 之讹字。”徐锴云: “书传无 ‘镏’ 字,疑即刘氏,‘刀’ 屈曲为之。” 钮树玉 《说文解字·校录·毛诗稽古编》 云: “徐锴以为镏即劉 (刘),当是也。通作留,周大夫采地。因氏焉。” 留、镏、劉 (刘)当同源。

宋代有镏文谟,修职郎; 明代有镏泰、镏师邵、镏绩,祖孙三代皆以文学闻名,世称“三镏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爾

    读音:Jīn’ěr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读音:Kàng亢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自地名。春秋时有贵族受封于亢父,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为姓,称亢氏。二是源自先秦时卫国大夫三伉之后,以祖名为氏,称伉姓。后来去“亻”旁成亢姓。亢姓早期主要居

  • 读音:qǐ【源】 ①系自姒姓。周武王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(故城在今河南杞县),后灭于楚,其子孙以国为氏(6,9,12,17,60)。②彝族姓。亦作自(128,212)。【望】 齐郡(60)。【变】 东

  • 读音:Tuí【源】 周大夫颓叔之后,见《姓源》(21,260)、《左传》(7,24)。【人】颓当,汉朝七国反时将军(15,86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曰

  • 魏强

    读音:wèi qiáng魏武子支孙庄子快生强,为魏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  • 加模拉來

    读音:Jiāmólālái【综】 台湾土著姓。清道光六年,淡水厅下南庄,即今苗粟南庄乡,赛夏族姓,意为“蝉”,归化后,改为潘姓(65)。

  • 渴燭

    读音:Kězhú【源】 代北姓。系渴烛浑氏之省文,见《魏书》(27,60,91)。【人】 渴烛通,北魏时冯文通之将(7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 《魏书》 云: “即渴烛

  • 下门

    读音:xià mén周景王大夫下门子之后,因以为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晋有大夫下门聪。(见《世本》)

  • 读音:Láo【源】 ①其先居东海劳山(故地在今山东即墨东南60里之海滨),因以为氏,见《姓谱》(11,12,60)。②古有劳民劝相之官,以职为氏(60,62)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辽阳(23)。【望】

  • 舍爾諾囉雅蘇

    读音:Shè’ěrnuòluōyǎsū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赦尔诺络雅苏〕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