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長孫

長孫

读音:Zhǎngsūn

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,见《路史》(17,26,62)。②北魏时鲜卑人姓。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。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,后改为长孙氏(7,11,12)。【望】 济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上海、辽宁沈阳(91)、陕西(92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长孙修,春秋时齐大夫,后食邑于唐,其孙仕齐,号唐孙氏(26)。长孙蒿,北魏时相州刺史、北平王(242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上海、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出自拓跋郁律。生二子: 长曰沙莫雄; 次曰什翼犍,即后魏道武皇帝祖也。后魏献帝拓跋与邻七分国人,以兄弟分统之。沙莫雄为南部大人,后改名仁,号为拓跋氏。至孝文帝,以拓跋为皇枝之长,改为长孙氏; 以与邻长兄为纥骨氏; 次兄普氏改为周氏; 帝拓跋氏改为元氏; 次兄为达奚氏; 次兄为伊娄氏,改为娄氏; 次兄敦邱氏,改为邱氏,次兄俟氏,改为万俟氏; 又,叔父之后乙旃氏改为叔孙氏; 疏属车焜氏改为车氏,是为十姓。”或按: “北朝之制��文采不足而古道犹存。 观武王得天下封同姓五十国而兄弟之国下有六。今献帝十姓而七分兄弟其国,岂非成周之道乎?元魏之起甚微,其后盛强,奋有中原,垂百六十载,岂无所自而然!” 又 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引 《旧唐书·长孙无忌传》亦称:“其先出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,初为拓跋氏,宜力魏室,世袭大人之号,后更为宗室之长,改姓长孙氏。”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姓氏寻源》 则称: “汉《艺之志·孝经》 有 《长孙氏说》 二篇; 《儒林传》:‘王吉授 《韩诗》於长孙顺’,是长孙氏不始拓跋也。”望出济阳。

北魏有长孙冀归; 唐代有长孙无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瑪扎克

    读音:Mǎzhākè【源】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锡喇塔拉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锡喇、塔拉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
  • 仲子

    读音:Zhǒngzǐ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沐簡

    读音:Mùjiǎ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1,15,21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《广韵》云: “汉复姓有沐简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注“沐蘭(兰)”云: “一作 ‘沐简’

  • 鳧臾

    读音:Fúyú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百济之 ‘夫余’,音转为凫臾氏。”②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吴有凫臾氏。”此亦当为 “夫余”

  • 長狄

    读音:Chángdí【源】 相传为帝鸿氏之后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一说,即鄋瞒氏(6,7,60)。按,长狄,亦称长翟,春秋时狄人一支,活动于山西、山东一带。而鄋瞒又为长狄之一支。故长狄氏当以族名

  • 且旺

    读音:Qiěwàng《姓氏词典》引《明史》收载并注此音,“明有且旺·失加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黑匿

    读音:Hēinì【综】 汉、晋时鲜卑人姓。《晋书》有黑匿郁鞠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觿》亦收。其注云: “鲜卑姓。‘夷姓。

  • 乞失迷兒

    读音:Qǐshīmíér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乞失迷儿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克实密尔〕(24)。元代“色目人”姓氏,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

  • 校師

    读音:Xiàoshī【源】春秋时郑人欲毁乡校,子产(即郑大夫公孙侨,又称东里子产)曰,是吾师也。因有校师氏,见《姓源韵谱》(7,11,17,24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

  • 海拉蘇

    读音:Hǎilāsū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海拉苏(23,63,180,260),当以地为氏(23)。②今蒙古族姓。亦作〔海剌苏〕(384)。【变】 ①清正蓝旗满洲马甲福论泰之妻为海拉孙氏(2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