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Bào

鲍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姒姓。春秋时杞公子仕宦挤,食采于鲍,其后代遂以“”为姓氏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,为夏诸侯国鲍国的后代,其后因以国为姓。三是少数民族姓氏,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改姓“”,称为鲍氏。

鲍姓发源于今山东历城,战国时迁往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秦汉之际,鲍姓已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,并有一支进入安徽。魏晋南北朝时,鲍姓繁衍于山东、江苏间,东海郡之地的鲍姓也人丁兴旺。后进入今浙江、江苏、湖北等地。唐末五代时期,鲍姓在今江西、湖南、四川等地定居。两宋时,繁衍于今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鲍姓十分兴旺。元代,鲍姓向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徙居。明初,山西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安徽、江苏、河北、河南等地。明中叶以后,鲍姓进入台湾。如今,鲍姓尤以青海、江苏、山东、湖北、浙江等省为多。

鲍姓历史人物有鲍叔牙,春秋时期齐国大夫。与齐国政治家管仲交往甚密。管仲家贫,鲍叔牙常给予资助。后来齐桓公囚禁并欲杀管仲,鲍叔牙力加劝阻,认为桓公如欲成就霸业,非用管仲不可。桓公遂厚礼以待管仲,并任管仲为大夫。在管仲辅佐下,齐桓公终于成为春秋霸主。鲍照,南朝宋文学家。他长于乐府,尤擅七言歌行,风格俊逸,对后来唐诗人李白、岑参等影响很大。

鲍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六十二位。


系出姒姓,夏禹后。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,食采于鲍,因以命氏。(见《姓苑》)

鲍出自姒姓,夏诸侯国,子孙氏焉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姒姓,夏禹之后有鲍敬叔,仕齐,食采于鲍,因以为氏。敬叔生叔牙,曾孙国,代为上卿。望出上党、泰山、东海、河南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后魏,俟力伐氏改为鲍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▲〈春秋齐〉鲍叔牙,大夫。〈汉〉鲍宣,高城人,哀帝时为谏大夫。〈南朝宋〉鲍照,东海人,诗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路克

    读音:Zhūlùkè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,属莫力登哈拉,汉姓为孟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系出墨尔迪音 “哈拉”,后或改为单姓“孟”。盖取其哈拉之首音,谐以音近之汉姓 “孟” 而得。

  • 鮮陽

    读音:Xiānyá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)。或以地为氏,居于鲜水之阳者为氏。青海湟中有鲜水(60,62)。【人】 鲜阳滔,汉时武骑常侍(6,7,15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

  • 母邱

    读音:Mǔqiū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《姓源韵谱》注云: “以采邑为姓氏。春秋时齐大夫食邑,因氏。汉有母邱长。”

  • 读音:Zhuāng【源】①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庄王之后,以谥为氏(7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宋庄王之后,以谥为氏(17,60,62)。③回(177)、满(344)、台湾土著(65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  • 阿布蘇

    读音:E-bùsù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彤韶之妻为阿布苏氏(260)。

  • 博坡

    读音:Bópō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比耿麻纽家支(375)。

  • 读音:Dǒng/Doong,Du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中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Píng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瓶”云: “河南郡有瓶丘聚 (见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),当以地为氏。一作 ‘缾’。”

  • 豆渾

    读音:Dòuhún【源】 北魏时柔然族姓,系叱豆浑氏之省译(425)。【人】 豆浑与句,北魏时柔然将,见《魏书》(44,425)。

  • 羅察

    读音:Luóchá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索伦(23,63,180,260)。【人】 清正黄旗满洲闲散国太之妻为罗察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索伦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