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台湾台北(64)、河北新乐(62)、山西太原、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默思道,明时新乐人,嘉靖中陕西扶风县丞(21,24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省多此姓: 太原、大同、临汾、朔州、忻州等地均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,归 “入声”部,未详其源。
唐代有默矩; 宋代有默香; 明代有默思道,陕西扶风县丞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台湾台北(64)、河北新乐(62)、山西太原、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默思道,明时新乐人,嘉靖中陕西扶风县丞(21,24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省多此姓: 太原、大同、临汾、朔州、忻州等地均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,归 “入声”部,未详其源。
唐代有默矩; 宋代有默香; 明代有默思道,陕西扶风县丞。
读音:Wángyóu【源】 当系王,游二姓合成。祖籍福建诏安。台湾有此姓(236)。
读音:zhǎ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60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变】 亦作迮(60,62)、笮(7,60,62)、(7)。【布】 江西南昌(7,60)、北京、辽
读音:xǐ玺书,阳谷人,正德中任富峪卫经历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Dòuqiáng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 其注云: “即鬭强氏。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源于芈姓。” 《姓源》 云:“若敖之子鬭强为楚文王大夫, 因氏(《姓解》)。”
读音:Zānɡ/Tzang, Dza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或系臧姓所改(91)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
读音:fēi即蜚氏,嬴姓。(见《潜夫论》)
读音:Xìndāng【综】 瑶族姓。世居云南麻栗坡南温河之蓝靛瑶有姓信当者,汉姓为邓(117)。
读音:yī dǒu juàn一斗眷氏后改为明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姓氏词典》亦俱收载。其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北魏时代北姓,后改为明氏。
读音:Kūn【源】 见《风俗通》(6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坤牟子,六国时人,著书(6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晋城、广东之澄海等地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
读音:Hánfēng【源】 古有善相马者,寒风氏相口齿,见《吕览》(6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