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诗词古文>李舜臣生平

李舜臣生平介绍

李舜臣(朝鲜语:이순신,1545年-1598年),字汝谐,本贯德水(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),生于朝鲜首都汉城(今韩国首尔)。李氏朝鲜时期名将。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、全罗道左水使。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(壬辰倭乱)时,曾立下汗马功劳。1597年,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(今属韩国)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(战船133艘,后勤船200余条)。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,享年53岁。谥号忠武,死后追赠领议政,与乙支文德、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。>>查看李舜臣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早年经历

  李舜臣,字汝谐,公元1545年生于汉城乾川洞。家族德水李氏是一代的名门望族,但李舜臣出生时,家道中落。李舜臣的父亲李贞,由于出身于士祸(李朝士大夫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)殃及的家庭,终身无法取得功名,家道中落加之生活清贫困苦,幼年的李舜臣迁居到忠清道的牙山。

  少年时的李舜臣喜好舞刀弄枪,常常带着弹弓在乡里游荡、做出射击行人的恶作剧,邻舍有"长老皆惮之,不敢遇其门"。他经常与玩伴们模仿行军布阵,而且还指挥得井井有条,在打闹中将"敌人"击败。

  11岁开始进入私塾读书,文章丹青妙笔,小有成就。不过,李舜臣一有空便骑马狩猎、耍拳弄棒,一心想着投笔从戎。

  22岁时正式开始佩剑习武。由于自小留心武艺,李舜臣各种兵器样样精通,又因为他文化功底深厚,《孙子》、《吴子》等兵家经典无不通读。

  公元1576年,李舜臣武举登科,在此之前他曾参加马术考试因坐骑反常被摔在地,在场武生和考官们大惊失色,但他支着一条腿站立起来,一瘸一拐跳到一棵柳树跟前,折了一些树皮和枝叶,自行包扎起来。这次考试因为意外事故而无法继续。

  入仕经历

  1576年武科及第后,曾任全罗道井邑县监等职。

  1583年,丰臣秀吉用武力荡平各路军阀,统一了日本,成为日本实际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。丰臣秀吉妄图建立一个包括朝鲜半岛、中国、日本在内的封建大帝国。朝鲜成为日本征服的第一个目标。

  1589年,丰臣秀吉派遣使者到朝鲜,要求朝鲜李氏王朝合攻明朝,遭到严词拒绝。丰臣秀吉借机侵略朝鲜。

  1591年,经宰相柳成龙举荐,47岁的李舜臣被破格擢升为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。为抵御外侮,操练水军,建造铁甲“龟船”。

  从1591年起,日本就积极着手进行侵朝战争的各项准备。李舜臣在国家危难之时,承命于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这一海军要职。李舜臣到职后,即竭尽全力加强海军建设,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。

  他着重抓了整顿军队和改制武器两件事。在整顿军队方面,他吸收了朝鲜海军的优良传统及外国的先进经验,对所属海军的战斗编队、战略战术、进行了改革;并加强了对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,使指战员都成为忠于祖国、英勇善战的勇士。

  先进的武器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。为了提高朝鲜海军的战斗力,李舜臣还对“龟船”进行了改造。改进后的“龟船”长10余丈,宽1丈多,船身及上面的“龟壳”用硬木制作,包上铁板,敌人炮火不易伤害它。铁板上还装有密集的铁钉,使敌人在接舷战时无法攀登。船头有一个大龙头,上设两个炮眼,在行进中船内可焚烧硫磺等物,烟从龙口喷出,可以起到隐蔽自己,迷惑敌人的作用。船身四周凿有很多炮眼枪眼,便于士兵在船内向敌人发射火力。同时,船的两侧各有10面船桨,战斗时一齐划动,航行飞快,进退自如。加大后的船体可多存淡水、粮食,适合长时间、远距离航行。经李舜臣改造后的龟船马上投入成批生产,在以后的壬辰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
 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后,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、开城、平壤等地,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,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“壬辰倭乱”。应朝鲜王朝之请,明朝派兵出援,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。

  在陆地屡战屡败的情况下,李舜臣部却于6~8月率部在玉浦、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皆捷,夺取制海权,粉碎日军水陆并进计划。9月任忠清、全罗、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。10月在釜山海战中又击沉日军海军将领九鬼嘉隆率领的敌船百余艘,日军海军之后不敢再战。

  1597年,日本施反间计使其受诬告而被革职下狱后,调集重兵再犯朝鲜。朝鲜水军在庸将元钧指挥下几遭全灭。9月,他重被起用后,重整舰队,10月鏖战于鸣梁海峡,以12艘舰船击退330余艘敌舰,粉碎日军西进企图。随后移师古今岛(今莞岛),建立海军基地,同陈璘、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军组成联合舰队,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。

轶事典故

  1592年4月,日本侵略者以陆军的优势兵力在朝鲜釜山登陆,同时以强大的舰队配合陆军行动。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奋起抗击,屡挫日本海军,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权,迟滞了日本陆军的进攻速度。5月上旬,李舜臣水师与日本海军在玉浦洋面上展开激战。当时,日军傲气十足,不把朝鲜水师放在眼里,在玉浦港的日本战船上的大部分水兵一登岸,便进村庄抢劫去了。李舜臣乘敌不备,率85艘舰船隐蔽疾驶,直扑玉浦港,当即击沉、烧毁敌舰26艘,击毙日军1000余人,当晚又击沉击毁敌舰18艘,朝鲜水师仅一人负伤。

  从5月底到6月上旬,李舜臣又指挥了唐浦战役。

  1592年5月29日,李舜臣率领备龟船的23艘战舰,与元均指挥的水师会合,准备向泗川洋面的日军阵地发动进攻。到达预定地点时,李舜臣发现敌占据的地形险要,不利攻击,便随机应变,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,诱敌出港,准备在洋面上歼灭敌人。日本海军见朝鲜海军不战而退,误以为是胆怯,即全力追击。待敌追至对朝鲜水师有利的海域时,李舜臣出其不意地转退为进,以“龟船”充当先锋,冲入敌阵,左冲右撞,往来穿梭,同时发射各种火炮,将敌舰撞破或击沉。其它战船也不甘示弱,箭炮齐发,日本舰队大乱。经过一番激战,日军参与追击的全部舰船不是被击沉就是被缴获。

  1592年6月2日,李舜臣率舰队进攻唐浦敌军,令龟船冲向敌旗舰并将其撞破,同时纵火将在唐浦的21艘敌舰全部烧毁。

  1592年6月5日,李舜臣与李仁祺部,采取诱敌出洋,前后夹攻的战术,又烧毁敌舰26艘。7月,朝鲜水师在闲山岛海战中击毁敌舰近百艘,一举歼灭敌海军主力。

  为挽回败局,日寇巧施反间计得逞,李舜臣被撤职,致使朝鲜水师几乎全军复灭,闲山岛大本营被敌人占领。这时朝廷迫于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,重新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师统制使,委以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。但同时,朝廷认为水师已垮,难以御敌,令李舜臣率部登陆作战。临危受命,再次复出的李舜臣以军事谋略家的眼光洞察形势,认为水师绝不可废。李舜臣以残存的12只战船和120名水兵为基础,首先补充了一部分兵员,抓紧训练,其次重新选择了新的水师基地,李舜臣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及其它因素。很明显,敌人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。我方要取胜,必须借助地利,即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。

  8月底,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击退前来偷袭的8艘敌舰后,主动撤到地势险要的珍岛碧波亭隐蔽起来。这一带的地势李舜臣是了如指掌的:前有小岛阻拦,港内可以隐藏数十艘战船;更为有利的是这个海域有一条狭窄的通道,即鸣梁海峡。这里每天海潮涨落4次。李舜臣认为这个“阻难狭路”是杀敌好战场。他派人在鸣梁海峡东西两个出口暗设铁索和木桩,目的是要涨潮时驶入的敌舰,退潮时不能驶出,给朝鲜水师提供一个理想的瓮中捉鳖的场所。

  1597年10月26日,日军以330艘战船和9200人的兵力向朝鲜水师发起进攻,在敌我双方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,李舜臣胸有成竹,沉着应战。他先派出一艘战船进攻敌舰,将大批敌舰引入鸣梁海峡。不久,潮水退落,敌舰被暗设的铁索;木桩所阻,无法驶出。李舜臣即派水师反攻,以12艘战船击沉敌船30多艘,歼敌1000余人。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“鸣梁大捷”,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。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(今莞岛),建立基地。

  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战中,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,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。两年后,朝鲜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,封他为一等宣力功臣。

  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,赠谥“忠武”,从此,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,称他为“忠武公”。遗著辑成《李忠武公全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傅咸

    (239—294)西晋北地泥阳人,字长虞。傅玄子。刚简有大节,好属文论。武帝咸宁初,袭父爵,拜太子洗马,累迁尚书左丞。数上书言事,建议裁并官府,静事息役,惟农是务。并谓“奢侈之费,甚于天灾”。惠帝立,拜司隶校尉。屡劾权贵,京都肃然。卒官。能诗文,今存《傅中丞集》辑本。

  • 陈祜

    陈祜(1222——1277),一名陈天祜,字庆甫(庆父),号节斋。元赵州宁晋(今宁晋县)人,寓居洛阳。早年家贫,刻苦读书,遂通经史,能诗文。元宪宗时任河南府总管。元世祖至元二年,改南京路至中、至元六年在山东提刑按察使任上,忤权臣阿合马,除佥中兴行省事。至元十三年授南京路总管,次年升浙东宣慰使,遇盗被害。谥忠定。据王袆《王安国小传》,新昌县民娄覃“执玉山险辟”作乱,陈祜为他们所杀。陈祜死后,行省右丞史弼领兵进击玉山,娄覃为东阳人王安国擒获。陈祜在山东单父琴台题诗并刻石,当时影响颇大。所著《节斋集》,未见传本。清代钱熙彦《元诗选补遗》编录其诗11首。

  • 皇甫冉

    皇甫冉,字茂政。约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出生,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润州(今镇江)丹阳人,著名诗人。先世居甘肃泾州。天宝十五年进士。曾官无锡尉,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,终左拾遗、右补阙。其诗清新飘逸,多飘泊之感。

  • 阎尔梅

    阎尔梅(1603—1679)明末诗文家,字用卿,号古古,因生而耳长大,白过于面,又号白耷山人、蹈东和尚,汉族,江苏沛县人。明崇祯三年举人,为复社巨子。甲申、乙酉间,为史可法画策,史不能用。乃散财结客,奔走国事。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。诗有奇气,声调沉雄。有《白耷山人集》。阎尔梅逝后,子孙私上谥号''文节''。其身为日月堂八世。

  • 杨万里

    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  • 赵羾

    (1365—1436)河南祥符人,字云翰。洪武二十年举人,入国子监。授兵部职方主事。图天下要害阨塞屯戍所宜以进,帝以为才,迁员外郎。建文初迁浙江右参政。永乐时使安南,还奏称旨,擢刑部右侍郎。后为兵部尚书。仁宗立,改南京刑部,宣德五年致仕。历事五朝,位列卿,自奉如寒素。

  • 慧霖

    慧霖,字梅盦,新建人,本姓李。有《松云精舍诗录》。

  • 李存勖

    后唐庄宗李存勖(xù,一作“勗”)(885年-926年),小字亚子,代北沙陀人,生于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唐末五代军事家,后唐开国皇帝,晋王李克用之子。《尊前集》收录有李存勖的四首词作:《一叶落》、《歌头·赏芳春》、《阳台梦·薄罗衫子金泥凤》、《忆仙姿·曾宴桃源深洞》。

  • 袁景休

    苏州吴县人,字孟逸。读经史,喜为歌诗。遍游吴越山川,归隐吴市,卖卜终老。

  • 许瀍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中唐时进士。据传,文宗开成初,尝游河中,忽得大病,不省人事。自言病中尝梦至瑶台,见仙女许飞琼,令其赋诗。梦醒,遂作《纪梦》诗。事迹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七〇。《全唐诗》存《纪梦》诗1首,然孟棨《本事诗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卷五六皆谓许浑所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