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诗词古文>尤侗生平

尤侗生平介绍

尤侗(1618年-1704年)明末清初著名诗人、戏曲家,曾被顺治誉为“真才子”;康熙誉为“老名士”。字展成,一字同人,早年自号三中子,又号悔庵,晚号良斋、西堂老人、鹤栖老人、梅花道人等,苏州府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于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儒,授翰林院检讨,参与修《明史》,分撰列传300余篇、《艺文志》5卷,二十二年告老归家。四十二年康熙南巡,得晋官号为侍讲,享年八十七岁。侗天才富赡,诗多新警之思,杂以谐谑,每一篇出,传诵遍人口,著述颇丰,有《西堂全集》。>>查看尤侗的诗词古文

诗文轶事

  清初文人尤侗写过一篇著名的游戏八股文《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》,收在《西堂杂俎》里,王士禛《池北偶谈》中说:“近见江左黄九烟周星作‘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’制义七篇,亦极游戏致。” 这篇八股文的最后云:“有双文之秋波一转,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!抑老僧四壁画西厢,而悟禅恰在个中,盖一转也,情禅也,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。”所谓“四壁画西厢”,出自明末张岱《快园道古》卷四:邱琼山过一寺,见四壁俱画西厢,曰:空门安得有此?僧曰:老僧从此悟禅。问:从何处悟?僧曰:老僧悟处在“临去秋波那一转”。

  话说尤侗的这篇游戏八股传到宫中,康熙见而喜之,读到最后一句“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”,便对身边的国师宏觉和尚说:“请老和尚下。”宏觉说:“这不是山僧的境界。”当时另一首座和尚也在旁,康熙又问他如何。首座说:“不风流处也风流。”康熙听了哈哈大笑。

生平

  尤侗生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(1618年6月),祖籍苏州府长州(今江苏省苏州市)。其家世代书香,自称是“簪缨不绝”。其父为明太学生,但终生未仕,在家课子。尤侗五岁开始居家习读四书五经,受业于其父祖。其天资聪颖,喜读《史记》、《离骚》等,以博闻强记闻名乡里,世人称其为“神童”,并入学为诸生,一时间颇负才名。

  顺治三年(1646年)副榜贡生,顺治帝曾称誉尤侗是“真才子”,惜六入考场皆名落孙山,九年授永平(今河北卢龙)推官。曾在衙署门柱撰写了一副楹联:“推论官评,有公是,有公非,务在扬清激浊;析理刑法,无失入,无失出,期于扶弱锄强。”顺治十三年(1656年)春,他以大清典律杖责鱼肉乡里的“旗丁”后,反遭弹劾,刑部以“擅责投充”,例应革职,改为降二级调用。尤侗不等降级调用,愤然辞官,当年七月偕同妻儿返回故里,“拜见父母,悲喜交集”。决定从此收心归隐,自号“晦庵”,将居处改为“看云草堂”,取杜甫诗意“年过半百不如意,明日看云还杖藜”。尤侗精通南曲(昆曲)北曲,以一腔忧愤创作了许多剧本,杂剧《读离骚》、《吊琵琶》、《桃花源》、《黑白卫》、《清平调》五种,及传奇《钧天乐》,均在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七年间(1656年~1668年)完成。

  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应诏入选博学鸿词科,以二等十二名授翰林院编修,参修《明史》,分撰列传300余篇、《艺文志》5卷,“受知两朝,恩礼始终”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长子尤珍高中进士,完成了他一生未了“科名”夙愿,于是慨然引退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吾年逾六十,子幸成名,可以休矣! ”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在史局以撰述第一的成就致仕返乡,归隐苏州亦园。书斋名为“西堂”,故自号“西堂老人”。后在苏州城滚绣坊建有园林,面积约十亩,定十景名为:南园春晓、草阁凉风、葑溪秋月、寒村积雪、绮陌黄花、水亭菡萏、平畴禾黍、西山夕照、层城烟火、沧浪古道。

  康熙三十八年南巡,尤侗年近八旬仍亲迎于道,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帝诞辰,作《万寿词》以祝寿,“上嘉焉,赐御书。‘鹤栖堂’匾额”。四十二年康熙帝再度南巡,晋为侍讲。时人比之为李白。隔年六月因年老逝于家中,葬于苏州西郊太湖边光福镇官山姚姊坞。

文学成就

  尤侗才情敏捷,文名早著。曾以《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》制义以及《读离骚》乐府流传禁中,受顺治帝赏识;在史馆时进呈《平蜀赋》,又受康熙帝赏识,所谓“受知两朝,恩礼始终”(潘耒《尤侍讲艮斋传》)。他的诗文多新警之思,杂以谐谑,每一篇出,人所传诵。所撰《西堂杂俎》盛行于世,但辞赋、铭赞、应俗、游戏之作,十之八九格调不高。自序说:“雕虫之技,悔已难追;鸡肋之余,弃复可惜”,故名“杂俎”而不以“文集”标目。但他所撰的《艮斋倦稿》,在评文论学方面,却写得比较认真而扎实。

  尤侗论诗,将唐宋置于平等地位,认为:“取唐之美者与宋之恶者,则元白必笑苏黄之拙;取宋之美者与唐之恶者,则李杜不如杨陆之工”,“平而论之,二代之诗美恶不相掩也。”(《宋诗选序》)他所作的诗,则以“性情自在”为尚。王士祯评论其诗“如万斛泉,随地涌出,时出世间,辩才无碍,要为称其心之所欲言”(《西堂全集序》);沈德潜说他“四十至六十时诗,开阖动荡,轩昂顿挫,实从盛唐诸公中出也”(《清诗别裁集》)。总之,其诗笔调酣畅,格调多样。但数量既多,不免有信手敷衍、浮浅油滑的弊病。从内容上说,《老农》、《杀蝗》、《苦雨行》、《散米谣》、《纪赈》、《煮粥行》、《出关行》、《忧盗行》、《民谣》等早、中年所作的长篇古风,颇关注于现实社会,对人民疾苦也很表同情,多有可取。《拟明史乐府》100首、《外国竹枝词》100首及《土谣》10首,歌咏明代史事,描述清初交往各国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,同时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表现手法,清新风趣,别具一格。

  尤侗亦能词曲,著有《百末词》6卷,自称是“《花间》、《草堂》之末”;又有《钧天乐》、《读离骚》、《吊琵琶》、《桃花源》、《黑白卫》、《清平调》等杂曲传奇6种,汇入《西堂曲腋》,在当时流传颇广。

  尤侗著作浩繁,大都收入《西堂全集》61卷和《余集》共135卷中;“著书之多,同时毛奇龄外,甚罕其匹”。另有《鹤栖堂集》诗、文各3卷,是晚年作品。由于《西堂杂俎》乾隆时因“有乖体例,语多悖逆”,被列为禁书,所以其集《四库全书》不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廷佐

    字幼陶,诸生。

  • 夏溥

    溥字大之,一字大充,号虎怕道人,淳安人。领至治三年乡荐,为安定书院山长,转龙兴路学教授。

  • 郑国藩

    郑国藩(一八五七—一九三七),字晓屏,号似园老人。潮州人。清光绪年间拔贡。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、潮州金山书院,民国七年(一九一八)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。有《似园文存》三册。郑国藩诗,以民国二十四年(一九三五)其学生杨世泽、蔡丹铭所辑《似园文存》中《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》为底本。

  • 刘燕哥

    刘燕哥,又作刘燕歌,生活于宋末元初,相传为元代歌妓,现今存小令一首。

  • 魏澹

    隋钜鹿曲阳人,字彦深。博览经史,好学,善属文。初仕北齐为中书舍人,与修国史。入北周为纳言中士。隋文帝受禅,除太子舍人,迁著作郎。令注《庾信集》,撰《笑苑》等。后以魏收所撰《魏书》褒贬失实,平绘《中兴书》事不伦序,乃诏澹别成《魏史》,时称其善。有文集二十卷。

  • 张大受

    (1658—1722)江苏嘉定人,居苏州匠门(干将门)溪上,字日容。康熙四十八年进士,授检讨。充四川乡试正考官,旋奉命督学贵州。少时从学朱彝尊,得其赏识。善诗文。有《匠门书屋集》。

  • 邹卿森

    邹卿森(1643-1712),字衡湘,号心岳,江苏无锡人。以诗文、绘画名于时。尤善画人物。

  • 陈霆

    陈霆(约1477年-1550年),字声伯,号水南,浙江德清县人。明朝官员,学者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中进士,官刑科给事中。为人耿直。正德元年(1506年),因上书弹劾张瑜,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。刘瑾被诛后,复官刑部主事,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。不久辞官回乡,隐居著述。著有《仙潭志》、《两山墨谈》、《水南稿》、《清山堂诗话》、《清山堂词话》等。

  • 袁亮

    袁亮,封川(今广东封开县)人。明代宗景泰四年(一四五三)举人。官广西阳朔县训导,转广东潮阳教谕,擢楚府纪善。事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一。

  • 胡宗仁

    字彭举,号长白,上元(今南京)人,隐于冶城山下。工诗、画,山水师倪瓒,晚出入王蒙、黄公望二家,其笔意古质,颇有五代以前气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