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诗词古文>吴汤兴生平

吴汤兴生平介绍

吴汤兴(1860―1895),台湾苗栗客家人,祖籍广东嘉应州(今梅州)。秀才出身。1895年5月,愤清政府割让台湾于日本,在台湾聚合粤籍(客家)乡人,盟誓抗日。得台湾巡抚唐景崧支持,奉命统领台湾义民队伍。6月中旬,日军进犯新竹时,与徐骧、姜绍祖等义军奋勇抵抗,屡败日军。7月上旬,会各路义军反攻新竹,与日军反复搏杀。8月中旬,与敌苦战于苗栗。8月下旬在彰化保卫战中,率义军与日军激战于八卦山,中炮牺牲,时年35岁。>>查看吴汤兴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吴汤兴曾为生员,亦学习武艺,以行侠仗义闻名於乡里。1895年4月,清廷因甲午战争失败而签订马关条约,割让台湾予日本。消息传至台湾后,人心愤慨,于是台湾民主国成立,各地皆起兵响应。吴汤兴亦召集乡勇,筹备守卫乡里。

  取义抗日

  5月29日,日军近卫师团登陆澳底,乙未战争遂起。6月中旬,台北城失陷,吴汤兴召集众人祭旗,面向北方发誓:“是吾等效命之秋也。”众人皆起而应和。当时,徐驤起义於苗栗,姜绍祖起义於北埔,简精华起义於云林,各率领数百至数千人,吴汤兴皆派人送信邀请合作抗日。

  6月15日(阴历五月廿三日),吴汤兴领军500名与姜绍祖部共同北上支援时,於杨梅坜遭遇日军,两军合力攻击,日军稍有退却。其后日军攻下新竹,图谋顺势南下。苗栗知县李烇与吴汤兴商议战情後,派遣徐炳文赴台中告急,而徐驤力守头份,日军无法前进。

  8月8日(阴历六月十八日),日军大队攻新竹,不久城陷。日军乘势攻苗栗,该地无城不易防守,吴汤兴、徐驤俱退入彰化。8月24日(阴历七月五日),日军涉大甲溪,破葫芦墩(今丰原市),次日攻破台中。

  英勇牺牲

  8月26日,帮办军务兼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之幕僚吴彭年誓师后,分派各队任务,以吴汤兴、徐驤合守八卦山。28日黎明,日军攻山,特别以一部队直扑黑旗营。吴汤兴拒战,徐驤亦奋斗,而炮火甚为猛烈,支持不下,吴汤兴因而阵亡。其妻闻讯后,亦投水身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德信

    王德信:(1234--1294)字实甫,大都人。小令1套,套数2套。

  • 王熊

    唐人。官潭州都督。工诗善画。画山水似李思训。

  • 何希尧

    何希尧,分水人,唐代诗人。字唐臣。生卒年不详,唐宪宗时在世。今存诗四首。

  • 班固

    班固(32年—92年),字孟坚,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东北)人,东汉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。班固出身儒学世家,其父班彪、伯父班嗣,皆为当时著名学者。班固一生著述颇丰。作为史学家,《汉书》是继《史记》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,“前四史”之一;作为辞赋家,班固是“汉赋四大家”之一,《两都赋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,列入《文选》第一篇;同时,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,他编辑撰成的《白虎通义》,集当时经学之大成,使谶纬神学理论化、法典化。

  • 李存

    (1281—1354)元饶州安仁人,字明远,更字仲公。从陈苑学。致心于天文、地理、医卜、释道之书,工古文词。应科举不利,即为隐居计,从游者满斋舍。中丞御史等交章荐,皆不就。学者称俟庵先生。与祝蕃、舒衍、吴谦合称江东四先生。有《俟庵集》。

  • 赵璩

    赵璩(1130年―1188年),字润夫,初名赵伯玖,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,秉义郎赵子彦的儿子。宋高宗绍兴六年(1136年),年七岁,被选入宫,由吴皇后抚养,赐名璩,除和州防御使。后改保大军节度使,封崇国公。绍兴十五年(1145年),加检校少保,进封恩平郡王,出就外第。绍兴二十二年,加恩称皇侄,迁开府仪同三司,判大宗正事,置司绍兴府。宋孝宗即位后,授少保,改静江军节度使。累章乞闲,改醴泉观使。淳熙十五年(1188年)去世,享年五十九岁,追封为信王。

  • 郑敦复

    郑敦复,万州人。明世宗嘉靖年间贡生。任福州通判。事见清道光《万州志》卷二。

  • 晏殊

    晏殊【yànshū】(991-1055)字同叔,著名词人、诗人、散文家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(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,位于香楠峰下,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),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7-1110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

  • 释宗渭

    宗渭,清朝初年江南著名诗僧。生卒年及俗姓均已失考。大约公元1664年前后在世。字筠士,又字绀池,号芥山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区)人。少年时从大诗人宋琬学诗,中年后复游大学者尤侗之门。其诗讲究炼字炼句,讲究意境渲染。不用禅语而深含禅理,时名甚高。

  • 胡梅

    胡梅,明代,号东池,邵武(今福建邵武)人。善画山水,以清远自奇,与王显并为一时名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