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诗词古文>何九于客舍集原文和赏析

客有住桂阳,亦如巢林鸟。
罍觞且终宴,功业会未了。
山月空霁时,江明高楼晓。
门前泊舟楫,行次入松筱。
此意投赠君,沧波风袅袅。

客有住桂阳,亦如巢林鸟。
何九又客住郴州郡城,就好像筑巢于林的候鸟。
何九:名字里贯不详,时亦客郴州。客:指何九。桂阳:唐之郴州,隋为桂阳郡,在今湖南郴县。巢林乌:喻何九之暂时牺止郴州。

(léi)(shāng)且终宴,功业会未了。
收拾酒器宴席就将终结,仕宦之途却并没有完了。
罍觞:酒器。且:将。功业会未了:谓任宦之途还没有结束。故下文有“门前泊舟楫”之语。

山月空霁(jì)时,江明高楼晓。
山前明月空中天光正映,江河朗明高楼高阁破晓。
霁:雨雪过后天气放晴。

门前泊舟楫,行次入松筱。
门前停靠大大小小的船只,行营往所深入松竹池瑶。
行次:行处。

此意投赠君,沧波风袅(niǎo)袅。
惜别之意寄来赠送于你,江中波纹随风潦潦绕绕。
此意:指惜别之意。袅袅:秋风吹拂。

作者介绍

王昌龄(698—756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不惑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(亦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”的说法)。>>查看作者详细介绍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何九又客住郴州郡城,就好像筑巢于林的候鸟。
收拾酒器宴席就将终结,仕宦之途却并没有完了。
山前明月空中天光正映,江河朗明高楼高阁破晓。
门前停靠大大小小的船只,行营往所深入松竹池瑶。
惜别之意寄来赠送于你,江中波纹随风潦潦绕绕。

注释
何九:名字里贯不详,时亦客郴州。
客:指何九。
桂阳:唐之郴州,隋为桂阳郡,在今湖南郴县。
巢林乌:喻何九之暂时牺止郴州。
罍(léi)觞(shāng):酒器。
且:将。
功业会未了:谓任宦之途还没有结束。故下文有“门前泊舟楫”之语。
霁(jì):雨雪过后天气放晴。
行次:行处。
此意:指惜别之意。
袅袅(niǎo):秋风吹拂。

(唐)王昌龄著;李云逸注.王昌龄诗注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4.09:69

杨志镍编著.锦绣黔城:远方出版社,2004.05:68

创作背景

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王昌龄被贬岭南,途经郴州,好友何九在客舍举行宴会为之接风送行,临别时诗人作此诗相赠。

何忠朝主编.林邑雅韵:华文出版社,2010.12:21-22

赏析

“客有住桂阳,亦如巢林鸟。”写自己做客郴州,犹如归巢之鸟起句即饱含深情,表达出友人的热情接待使自己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,自己非常感激。句中的比喻非常巧妙,一则将自己喻为鸟,自是有一种不被重用,流落江南的愤慨和失落;一则将郴州喻为巢,真切而形象地表达了友人何九对自己的厚遇。同时,用一个“客”自称,又是双关手法,既指自己己做客郴州,又指自己被贬之身份,含有一种怀才不遇之感,两“客”皆蒙何九厚遇,其谊自不待言,其恩自不须言,所以诗人以“鸟”“林”相喻,显得既含蓄又贴切。

“罍觞且终宴,功业曾未了。”作者没有详写宴会实况,而是以“且终”写宴会即将结束,暗含着盛宴将尽,忧从中来的意味。但诗人要表达的不是离别的痛苦,他想到的是更深刻的主题,那就是建功立业。这两句用对比衬托的手法,衬托出诗人在意的不是别离之伤,而是功业未成之痛。这也是盛唐诗人们的共性,纵览盛唐诗界,从张九龄、陈子昂到高适、岑参,从王维、孟浩然到李白、杜甫,都是胸怀建功立业的抱负。王昌龄此时此地,虽然被贬,却依然保持着这种建立功业的盛唐气象。

“山月空霁时,江明高楼晓。门前泊舟楫,行次入松筱。”前两句写宴后倚楼而望的月下美景,宁静的郴山夜空,下有青翠的群山和碧绿江水,上有空阔的青天和明朗的月光,江边高楼便也有了生机,且如晨光一般明朗了。这是诗人与友人宴后伫立楼头所见郴城之美景。后两句接着写主客下楼行舟夜行,眼见得椰城景色美不胜收。顺流而下,不知了多久,也不知行了多远,如渔人入桃花源一般进入一片诗意的松竹之地。读者无从知晓主客在舟中的言谈,但从此景来看,两人一定是情深意切,谈得推推心置腹。诗人不愧为“诗家天子”,他并没有将宴后乘舟夜游写尽,只是写出出行前与行止时情景,一路的风景及言谈藏于诗外了,任由读者自己去想象。

“此意投赠君,沧波风袅袅。”这是全诗的主旨,“此意”自是两人在舟中所谈之意,虽未明言,但诗人在“功业曾未了”中已经暗示了,读者完全可以推断出,此处的“意”即是诗人建功立业的理想,以此赠与友人何九,既是勉人又是自勉。这与范仲淹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来勉滕子京相似。由此可见,古代文人骚客的胸襟抱负很大,他们并不以个人得失为意,而是以天下为己任。“沧波风袅袅”既是指主客在江边交谈时所见到的水波和所感受到的夜风,又是暗示现实的清冷。寄寓着诗人对现实环境难以实现理想的担忧,从而将内心的热情与现实的冷酷融为一体了。读者由此诗可以看到诗人王昌龄的内心世界,其实,这也是古代众多迁客骚人的共性,他们总是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。

全诗写景真切如画,抒情真挚如酒,传意真实如在眼前。

何忠朝主编.林邑雅韵:华文出版社,2010.12:21-22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