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丁奚

丁奚

病名。①小儿黄瘦腹大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丁奚病者,由乳食过度,而脾胃尚弱,不能消磨故也。哺食不消,则水谷之精减损,无以营其气血,致肌肉消瘠,其病腹大颈小,黄瘦是也。”②凡小儿因吐泻久不差,或病退不能行,膝大胫小,名曰丁奚;七岁以下名鼓槌风。此由风冷伤肾所致(《普济方》)。③小儿腹大,如有青筋见,即曰疳胀。如无青筋见,乃名丁奚,是因过饱伤食得之(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)。④指丁奚疳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殳廷肃

    【介绍】:见殳珪条。

  • 狼咬伤

    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伤处多皮破肉绽、甚则筋骨撕断,出血不止,严重者可致死。轻者以干姜末或胡椒末敷伤口,重证可按金疮治之。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救治。参见金疮条。

  • 中血脉

    中风类型之一。又名风中血脉。主症为口眼斜,或见半身不遂,皮肤不仁等。《医学发明·中风有三》:“中血脉则口眼斜,亦有贼风袭虚,伤之者也。”《医学从众录》:“真中风症……中血脉者,外无六经之形症,内无

  • 干霍乱

    病名。俗称搅肠痧、斑痧、乌痧胀。指突然腹中绞痛,吐泻不得的疾患。多因冷气搏于肠胃,或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,闭塞经隧,气滞血凝,中气拂乱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干霍乱候》:“干霍乱者,是冷气搏于肠胃,致饮食

  • 颠顶骨伤

    病名。指头顶部骨损伤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证治详见脑骨伤条。

  • 伤风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咳嗽由外感风邪引起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伤风咳嗽之症,憎寒,壮热,头痛,眼眶痛,自汗,恶风,鼻塞,涕流,痰结肺管,咳嗽不已。”《明医杂著》卷二:“春若伤风咳嗽,鼻流清涕,宜辛凉解散。”方如

  • 阴肿

    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九。又名脱囊、疽。即外阴部肿大的病证。《外科大成》概括为:①单纯阴囊肿大。多因感受寒湿而致。宜用桃仁丸。②指内吊。详该条。③阴囊肿大,光亮不痛,偶见阴茎全缩。多为肝肾气虚而致。

  • 续医断

    医论著作。2卷。日人贺屋敬(恭安)撰。刊于1811年。此书续写其师吉益东洞之《医断》。上卷论疾病急逆虚实、所在、病因、脉候、病名及死生等。下卷论伤寒六经病及过经、转属、合病、坏病等。现存初刻本。

  • 津液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。见葆光道人《眼科龙木集》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津液廓即水廓,水廓属肾。肾与膀胱为表里,膀胱为津液之府,故又名焉。”详水廓条。

  • 普济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、僧人。亦名释普济。编集《广陵正师口齿论》1卷、《口齿玉池论》1卷。均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