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七恶

七恶

证名。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。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,往往与五善并称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:“烦躁时嗽、腹痛渴甚,或泄利无度,或小便如淋,一恶也;脓血大泄,肿焮尤甚,脓色败臭,痛不可近,二恶也;喘粗短气恍惚嗜睡,三恶也;目视不正,黑睛紧小,白睛青赤,瞳子上视者,四恶也;肩项不便,四肢沉重,五恶也;不能下食,服药而呕,食不知味,六恶也;声嘶色脱,唇鼻青赤,面目四肢浮肿,七恶也。”②《外科正宗》卷一:“一恶神志昏愦,心烦舌干,疮形紫黑,语言呢喃;二恶身体强直目睛斜视,疮流血水,惊悸不宁;三恶形容消瘦,脓清臭秽,疮处软陷,不知疼痛;四恶皮肤枯槁,鼻动声嘶,痰多喘急;五恶形容惨黑,口渴囊缩;六恶周身浮肿,肠鸣呕呃、大便滑泄;七恶恶疮倒陷,形如剥鳝,四肢逆冷,污水自流。”临证出现其中四项则危重难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嵌指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甲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三气

    运气术语。指一年的运气有平气、不及和太过三种情况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三气之纪,愿闻其候。”

  • 曹赤电

    【介绍】:见曹炳章条。

  • 猪姆草

    见《植物名汇》。为野牡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滴眼药法

   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。将药物精制成药液,滴入眼中,每日三至四次不等。

  • 滋肾保元汤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九方。人参、白术(土炒)、茯苓、当归身、熟地黄、黄芪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杜仲各一钱,肉桂、制附子、炙甘草各五分。加生姜三片、大枣肉二枚、莲子七个,水煎,食前服。治鹳口疽(

  • 贺岳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汝瞻。海盐(今浙江海盐)人。因母病购买了许多医书研读,并与各方名医讨论,遂精通医术。著有《医经大旨》(存),《药性准绳》、《明医会要》、《诊脉家宝》等书,多佚。

  • 针法

    ①针灸疗法的一大类。指用金属制的针刺激体表穴位防治疾病的方法。具有调整营卫气血的作用。②指针刺手法。或称刺法。包括进针、行针、出针过程所运用的各种方法。③眼科手术方法。有锋针法及金针拨障法两种。二者之

  • 徐师鲁

    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吴江(今江苏吴江)人。先学儒,后又随父学医及经络之学,并把沈承之(子禄)所编关于经络的书稿续编成《经络全书》。

  • 陆地仙经

    养生著作。撰者不详。清·马齐录。刊于1726年。书中介绍多种简便易行养生却病术,如涂搓自助颜、膝风摩涌泉、猿臂和血脉、熊颈免痰涎、鼓呵消积聚等。作者主张养生须注意节饮食、慎起居、惜精气。现存清代抄本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