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南沙参之处方名。②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荠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《温病条辨》卷三方。生香附、旋覆花(绢包)、苏子霜、茯苓各三钱,陈皮二钱,半夏、薏苡仁各五钱。水煎,分三次服。治伏暑湿温胁痛,或咳或不咳,无寒但潮热,或寒热如疟者。若腹满加厚朴;痛甚加降香末。
病名。多由肾阴亏损,虚火上尖,薰灼咽喉所致。症见咽喉干痛,睡醒后尤甚。咽生疮而溃烂,其色不鲜,饮食有碍,甚或懒言。治宜滋阴降火。方用知柏地黄汤、大补阴丸等加减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时毒。见该条。
指耳屏的软骨。在外耳门前侧,左右各一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医经小学》。位于腰部,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.5寸处(《医学入门》)。另说在“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”(《医宗金鉴》);“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,相去三寸半”(《中国针灸学》)。主治痞块。艾炷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即钩藤,详该条。
出《传信适用方》。为鼠李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合掌消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膜原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此言陷于肉肓,而中气穴者也。”详膜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