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外科理例》卷一。又名内陷。即疮疡邪毒内攻之意。参见三陷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巴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指阳兴不痿,不能洩精或精液自出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消渴病诸候》:“强中病者,茎长兴盛不痿,精液自出。”由于饵食金石丹药,火毒内盛,或因肾气衰弱,虚阳妄动所致。证见阴茎常举,不能精或精液自泄等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方。石楠叶一两一分,炮天雄、山药、炒桃仁(去皮尖)、芍药、菊花、炙甘草各一两,升麻、葳蕤各一两半,黄芪、朱砂各三分,煅石膏二两,山茱萸一两三分。为细末,每服二大钱,食前温酒调下
用药法则。指表寒证需用辛温药发汗,虽值炎热季节,亦不必避忌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发表不远热,攻里不远寒。”
指舌苔白而干,满布黑芒刺的舌象。应辨寒热真假。《辨舌指南》:“白苔黑刺满舌者,如刮之黑刺即净,光润不干,渴不多饮,在杂病为真寒假热。若刺刮之不净,干燥粗涩,乃表经皆热极,传入阳明里证。”当结合因证予以
【介绍】:见葛乾孙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大驳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頺,《正字通》:“颓字之伪”,水下流也,此指鼻涕下流。《医学原理》卷七:“如胆移热于脑为鼻頺、鼻渊。宜以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、黄连各二钱。”参见鼻渊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。即经行后期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