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二阳并病

二阳并病

病名。指太阳证未解而阳明证已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,续自微汗出,不恶寒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,不可下,下之为逆,如此可小发汗。”又《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》:“二阳并病,太阳证罢,但发潮热,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谵语者,下之则愈,宜大承气汤。”《伤寒全生集·伤寒合并病论》:“太阳阳明并病一证,若并未尽,仲景所谓太阳证不罢,面色赤,阳气怫郁在表,不得发越,烦躁短气是也。是传未尽,尚有表证,法当汗之,麻黄桂枝各半汤。若并之已尽,是为传过,仲景所谓太阳证罢,潮热,手足汗出,大便硬而谵语,法当下之,以承气汤。”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如太阳先病,发热头痛而后见目痛鼻干不眠等证者,此太阳并于阳明也。”《医宗金鉴·伤寒心法要诀》:“二阳,谓太阳阳明并病也。汗不彻,谓邪在太阳发汗未彻又传阳明也。面赤,谓邪犹怫郁于太阳阳明之表未并阳明之府。宜大青龙汤解两经之热也。”《伤寒溯源集·并病证治第十六》:“二阳,太阳阳明也。并病者,谓太阳虽受邪,虽已传入阳明,而太阳仍未罢,两经俱病也。……两经之邪,有偏盛于太阳者,治法亦当以太阳为主,未可轻治阳明也。”“太阳证已罢,但有潮热手足汗出,大便难而谵语等阳明胃实诸证,应以阳明为治而当下。”参见并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燥矢

    证名。矢通屎。又称燥屎。指燥结的粪便。多因胃肠实热内结,津液被耗而致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病,谵语,有潮热,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。”治宜急下存阴等法。

  • 指甲

    手指足趾的爪甲。又名筋退。爪为筋之余,筋为肝所主,肝与筋的精气盛衰,常反映于爪甲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肝之合筋也,其荣爪也。”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肝者,罢极之本,其华在爪,其充在筋。”

  • 煮散

    煎药法之一。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,加水煎煮,去渣服用。如银翘散的煮服等。

  • 产后伤食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指产后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症见脘腹满闷,嗳腐吞酸,大便酸臭。治宜清补兼施。方用生化汤加消导药。伤面食加神曲、麦芽;伤肉食加山楂、砂仁;伤生冷加吴茱萸、肉桂;虚者加人参、白术或

  • 肺惊

    脏腑惊证之一。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
  • 时行

    病名。①指冬季感受不正之气而至春发病者。与伤寒、温疫源本小异。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二:“伤寒,时行,温疫,三名同一种耳,而源本小异。其冬月伤于寒,或疾行力作,汗出得风冷,至夏发,名为伤寒。其冬月不甚寒,多

  • 三部九候

    古代脉诊方法之一。①全身遍诊法。把人体头部、上肢、下肢分成三部,每部各有上、中、下动脉,在这些部位诊脉,如果那部的脉出现独大、独小、独迟、独数,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的变化。头部:上,两额动脉(太

  • 常用中草药图谱

    书名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、浙江中医学院编。本书收载常用中草药240种,按其临床用途分为17类,每科药物均绘有较精美的彩色图和简要的文字说明,末附索引。197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胎热不安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。指孕妇因热而致胎动不安。多因素体阳盛,嗜食辛辣,感受热邪;或肝郁化热,复加孕后血聚养胎,阴虚阳盛,热扰冲任,出现或热、或烦、或渴、或燥、或漏血尿赤,以致胎动不安。宜养阴

  • 珠参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珠儿参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