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指喘逆而痰声更甚者。本证轻者类似痰喘、齁喘,重者即为哮证。详痰喘、齁喘、哮证条。
见《新本草纲目》。为乌梢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郁结不舒的病理状态,为《内经》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思则心有所存,神有所归,正气留而不行,故气结矣。”由于思虑过度、情志抑郁而致气机郁结不舒,痰湿凝滞。治宜行气解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十三丁之一。患处皮肉相连,色乌黑如豆,甚硬,刺之不入,肉微疼。治见疔疮条。
出《救急易方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耳穴模型,见该条。
病证名,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小儿脾胃嫩弱,内为乳食所伤,秋风飒动,凉燥之邪伤及元气,以致食积热毒,蕴积而成。症见里急后重,腹痛便脓。宜用香连丸、黄连香薷饮加减。痢久,白多,便溏者,宜益黄散。
证名。①又称嗽血。见《济生方》。指咳嗽有血。来自肺脏者。多因外感风热燥火,或木火刑金,阴虚火动,灼伤肺络所致。《医林绳墨·血论》:“从嗽而来于肺者为咳血。”《症因脉治·吐血咳血总论》:“咽中胃管呕出名
偏嗜五味对五体(皮、肉、筋、骨、脉)的伤害。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:“多食咸,则脉凝泣而色变;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;多食辛,则筋急而爪枯;多食酸,则肉胝胎(即皮厚而皱缩)而唇揭;多食甘,则骨痛而发落;此
又称补气解表。是对平素气虚而患外感表证的治法。症见头痛、恶寒、发热、咳嗽、咯痰、鼻涕粘稠、胸膈满闷、脉弱无汗,处方由补气药与解表药组成,如参苏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