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位于腰部,取穴时,患者俯卧,垂肘贴身,以两肘尖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旁开左右各1寸处。主治霍乱吐泻,心腹痛胀等。艾炷灸3~7壮。近代《腧穴学概论》谓中间一点亦是穴,共3穴。
证名。指心烦不宁,似有冤苦难言之状。以实热证较为多见,亦有因虚热而致者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胜则身热,腠理闭,喘粗为之俯仰,汗不出而热,齿干以烦冤……”《素问·示从容论》:“肝虚,肾虚,脾虚,
【生卒】:1775~1840【介绍】:清代考据学家。字理初。安徽黟县人。道光举人,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,除致力于经书外,对史学也研精覃思,对医学、天文尤所穷究。撰有《癸巳存稿》、《癸巳类稿》等书。在《
出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形容微微汗出之状。
泛指颈项,或专指颈项的前部。参见颈项条。
即伤寒坏病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伤寒诸候》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坏伤寒》:“坏伤寒者,以医者不辨阴阳,错谬下汗,置病不解,坏证乱经。又伤寒过经,热留脏腑,病候数变,久而不差,阴阳无复纪律,皆名坏病。”参见
病证名。指因血虚而致的烦躁。《脾胃论》:“如发热恶热,烦躁,大渴不止,肌热不欲近衣,其脉洪大,按之无力者,……此血虚发躁。”治宜当归补血汤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治疔大全》。即眉心疔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木蝴蝶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