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自觉全身肢体麻木不适感。多由气血不充,卫气不行,或痰湿,或气郁血瘀所致。《兰室秘藏》卷二:“浑身麻木不仁,或头面手足肘背,或腿脚麻木不仁。”可用神效黄芪汤等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麻木源流》:“有浑
见近时十便良方条。
病证名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眩晕》:“气虚眩晕之症,气虚即阳虚也。其人面色白,身无热,神识清爽,言语轻微,二便清利,时或虚阳上浮,头面得火,眩晕不止。”《医略六书·眩晕》:“劳倦伤脾,清阳下陷,眩晕倦怠,
医案著作。清·焦循记述。本书所述多为李炳治愈的疑难病案。每案阐明病因、病理、立法处方。
证名。①睡眠不安之症。《医学心悟》卷二:“经云:胃不和则卧不安。”②指不能平卧之症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不得卧而息有音者,是阳明之逆也。”详见不寐条。本证可见胃肠神经官能症、胃炎、溃疡病等疾患伴发的失
【生卒】:1768~1831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勋臣。河北玉田人。在北京居住数十年,曾到过滦州、奉天等地。十分强调医生了解人体脏腑的重要性,认为“著书不明脏腑,岂不是痴人说梦;治病不明脏腑,何异
病证名。小儿宿滞,内有伏热而致大便恶臭。临床多伴体热喜睡。见于消化不良症。治宜用龙胆汤去伏热,用保和丸去宿滞。
本草著作。题金·张元素撰。1卷。此书即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卷一所载《腑腑虚实标本用药式》的内容。以五脏六腑为纲,述其本病、标病,以泻、补、寒、发等治法为目,类别有关药名。《本草纲目》所载未记撰人,此
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四针掌后横纹,名鬼心。”原注为太渊穴。《针灸大全》则指为大陵穴,今多从此说。
①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五方。当归、川芎、防风、生地黄、荆芥、羌活、细辛、藁本、石膏、半夏、甘草、旋覆花、蔓荆子各五分,生姜三片,大枣二枚。水煎服。治妇人头风。②《医醇賸义》卷一方。生地黄五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