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即指关节脱臼。见《伤科大成》。因跌扑、扭打所致。局部疼痛、肿胀、明显凸出畸形,活动受限。宜手法拔出捏正以复其位,并予固定。可选服复元活血汤、七厘散、云南白药等,外敷梔乳散;肿消痛减后,以海桐皮汤
经穴名。代号DU1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《千金要方》作长彊。别名气之阴郄、橛骨,气郄、为之、骨骶。属督脉。督脉之络穴。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,跪伏位取穴。布有尾骨神经后支,肛门神经;以及肛门动、
病证名。出《古今医鉴》。痘疮初出见点,色淡红,疏稀不匀,此属毒伏于里。气弱不能全部托出,故欲出而不畅透。治宜补气托毒。用十宣散(《证治准绳》:黄芪、人参、当归、厚朴、桔梗、川芎、防风、甘草、白芷)。
见《广州常见经济植物》。为节节花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》。为石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热病后生于口周围及颜面的疱疹性皮肤病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又名热气疮,俗名燎疱。由风热外感,或肺胃积热上蒸所致。易发生在上唇、口角和鼻孔周围,也可发生在颜面。患处皮肤出现密集成簇的小水泡,
附于耳孔附近的小毛。有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的作用。
【生卒】:1894~1979【介绍】:现代医家。四川江津人。擅长内科,解放前积极支持革命活动,后参加中国共产党。解放后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。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并任卫生部中医顾问。
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一部)1977年版。又名苦豆子草。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茎叶。苦,寒,有毒。清热燥湿。治肠炎,细菌性痢疾。煎服:1.5~3克。内服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