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科约编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即膏淋。《诸病源候论·淋病诸候》:“淋而有肥状似膏,故谓之膏淋,亦曰肉淋。”详膏淋条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大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小儿指诊部位。小儿指纹显现的食指掌侧三个部位,又名虎口三关。即风关、气关和命关。详小儿指纹条。②脉诊部位。指寸口切脉的三部。《医宗金鉴》:“三关者,寸关尺也。”③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
书名。全称《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》。17卷(即《医宗金鉴》卷1~17)。清·吴谦等纂注。编者鉴于《伤寒论》的一些旧注本,每多“随文附会,难以传信”,遂予订正,详加注释,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
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:“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藏。”指出了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,举凡胃的腐熟水谷、主降浊,胆的疏泄胆汁,小肠的泌别清浊,大肠的传泻糟粕,膀胱的排泄小便,三焦的通调水道等,都是传而不藏的。要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称皮刺疗法、小儿针疗法。是指用皮肤针刺激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,具有多针、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特点。因所用的针具不同,又分别有“七星针疗法”、“梅花针疗法”、“滚刺疗法”等名称。临床操作时,选定适宜针
古病名。十水之一。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候》:“气水者,其根在大肠,其状乍来乍去,乍盛乍衰者是也。此良由上下不通,关窍不利,气血痞格,阴阳不调而致之也。”参见十水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黄冈(今湖北黄冈县西北)人。先考科举不中,后改学医,对《内经》有所领悟,临证疗效好。
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羞明畏日、怕日羞明、畏日、恶日、畏明。多因风热上攻或阴虚血亏所致。患眼畏视光明,遇光则涩痛难睁。证有虚实之分:若兼红赤肿痛,眵多泪热等,多属风火实证。如《银海精微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