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谓眼于清晨疼痛。“因虚阳上攻,头风注目,早晨血气皆从上行,故虚阳得风火而势益盛,故(目)疼痛也”(《古今医统》)。宜养阴明目,祛风止痛,用芎散或白蒺藜散加减。
又称行针。指针刺得气后,以捻转提插等运动针体的方法,使针感得以保持或加强。运针的方法,可据病情需要采取持续运针法或间歇运针法。如需作长时间运针,尚可用针刺手法仪代替手工操作。
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喘》。指胃气上逆所致的气喘。《医贯·喘》:“胃络不和喘,出于阳明之气逆,阳明之气下行,今逆而上行,故喘。”多因痰湿中阻,而致胃失和降。治宜和胃理气,化痰降逆,如分气紫苏饮、指迷七气
气功术语。即调身、调息、调心,为气功锻炼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。出隋智顗《童蒙止观》。该书称调身、调息、调心、调饮食、调睡眠为调五和。调身,即姿势或动作锻炼;调息,即呼吸锻炼;调心,即意志集中与运用的锻炼
①即脾,脾为土脏。②推拿穴位名。见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即脾经。详该条。《针灸大成》卷十:“脾经有病食不进,推动脾土效必应。”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》:“大拇指属脾土,脾气通于口,络联于大指,通背右筋
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松节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太阴经受邪引起的疾患。亦称太阴经证。宜辨虚实。《医学心悟·太阴经证》:“太阴经病,自古混同立言,故方药多错乱,今细按之,有三法焉。夫太阴有传经之邪,有直中之邪,有误下内陷之邪,不可不辨也。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大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感受暑热而突然咯血嗽,状似痨瘵的病证。《增订伤暑全书》卷上:“盛暑之月,火能灼金,若不禁辛酒,脾火暴甚,有劳热躁扰,而火动于心肺者,令人咳嗽气喘,骤吐血衄血,头目不清,胸膈烦渴不宁。……宜四物
病证名。①即慢脾风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②指血虚、阴虚内生的风证,亦称内风。多见于大汗、大吐、大泄、失血,或久病伤阴者。症见眩晕震颤,或手足蠕动,昏仆等。《临证指南》华岫云注云:“今叶氏发明内风,乃身中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