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厥心痛

厥心痛

病名。出《灵枢·厥病》。包括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五种。①指肾、胃、脾、肝、心有病,病气上逆乘心所致的心痛。《难经·第六十难》:“其五脏气相干,名厥心痛。”杨玄操注:“诸经络皆属于心,若一经有病,其脉逆行,逆则乘心,乘心则心痛,故曰厥心痛。是五脏气冲逆致痛,非心家自痛也。”②指阳虚而阴气上逆所致的心痛。《圣济总录》卷第五十五:“少阴心主经也。心为阳中之阳,诸阳之所会合,若诸阳气虚,少阴之经气逆,则阳嘘而阴厥,致令心痛,是为厥心痛。”证见心腹连季胁痛胀满,冷气上攻,面色青黑,甚则呕逆气闷绝,眼目直视等,用高良姜散当归散吴茱萸丸麝香汤等方。③指邪犯心包或他脏病邪犯心支脉导致的心痛发厥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厥心痛,因内外邪心包络,或他脏邪犯心之支脉。谓之厥者,诸痛皆少阴、厥阴气逆上冲,又痛极则发厥也。新者身既受寒,日又伤冷,郁遏元阳,宜草豆蔻丸鸡舌香散温散之,或神保丸温利之。稍久寒郁为热,或因七情者始终是火,此古方多以苦寒泻火为主,辛热行气为向导也。”④指中寒发厥而心痛。《医门法律》卷二:“厥心痛,乃中寒发厥而心痛,寒逆心包,去真心痛一间耳。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,便溺清利不渴,气微力弱。”参见心痛、肾心痛、胃心痛、脾心痛、肝心痛、肺心痛、寒厥心痛热厥心痛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药根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白药子,详该条。

  • 气少

    ①指气血虚弱不足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(脉)细则气少。”②即少气或短气,指呼吸无力而浅表、急促的症状,病人自感气的交换不足。由气虚所致。治宜补益肺气,或健脾益气。

  • 薛古愚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著《女科万金方》1卷。

  • 跗肿

    证名。跗(fū),同趺。即足背。指足背肿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为水肿病症状之一。参见水肿、脚肿条。

  • 外寒

    ①外感之寒邪。因寒邪袭表,阳气不得宣通透泄,出现恶寒、发热、无汗、头痛、身痛、脉浮紧等症。②指体表阳气不足,形寒怕冷的证候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阳虚则外寒。”

  • 删繁本草

    书名。见《通志·艺文略》。5卷。唐·杨损之撰。杨氏“以本草诸书所载,药类颇繁,难于寻检。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”(《补注神农本草》),已佚。

  • 外壅

    指病邪壅塞在体表。《素问·刺要论》:“刺有浅深,各至其理,无过其道;过之则内伤,不及则外壅,壅则邪从之。”

  • 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

    书名。又名《中西医粹》清·罗定昌撰于1882年。3卷。上、中卷为脏腑论说及图解。立论以易理来配合六脏六腑的部位与功能。附录王清任《改正脏腑图》及西医解剖图。下卷为十二经病证治法。

  • 表气不固

    即卫气不固。指卫外的阳气虚,不能固表,皮肤腠理疏松,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。发病时多有怕风、自汗等症,治宜补气固表,或结合敛阴。

  • 风牵睑出

    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风牵出睑、睥翻粘睑、皮翻粘睑、皮翻症、残风、地倾。多因胃经积热、肝风内盛,致使风痰湿热瘀滞睑络而成;亦可由胞睑疮疡结瘢或外伤所致。症见眼睑向外翻倾,重者“睥翻转贴在外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