痿症之一。亦称肾痿。由于肾热内盛,或邪热伤肾,阴精耗损,骨枯髓虚所致。症见腰脊痠软,不能伸举,下肢痿弱,不能行动,伴有面色暗黑,牙齿干枯等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肾主身之骨髓,……肾气热,则腰脊不举,骨枯
指病气传变至相逆之脏而死。按五行生克规律,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,严重时,常死于其所不胜(克我)之脏,称逆死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病之且死,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,病乃死。此言气之逆行也,故死。……肾受气
指验齿与龈以辨病。叶天士云:“齿为肾之余,龈为胃之络。小儿病看舌后,亦须验齿。”“热邪耗肾液者,齿色必黄,黄如酱瓣宜救肾。热邪耗胃液者,齿色必紫,紫如干漆,宜安胃。齿光燥如石者,胃热;枯骨色者,肾液枯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。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,治宜扶阳。例如水肿病,唇舌色淡、语言低怯、手足不温、小便不利或清长、大便稀薄、脉沉迟,用实脾饮温阳健脾、行气利水。②疾病
【生卒】:1881~1964【介绍】:名思省。广东番禺人。父紫轩系乡村医生。承家学,十九岁即悬壶乡间。1924年至香港执业,因迭起疑难杂证而名闻省港。1955年返广州,历任中山医学院教授、广州中医学院
【介绍】:见虞抟条。
病名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舌疔舌上生紫皰,其形如豆寒热憎。”由心脾火毒所致者,症见舌生紫皰,其形如豆,坚硬而疼痛,并兼发热恶寒。初起宜泻火解毒,用五味消毒饮、黄连解毒汤等加减;或外擦紫雪散,或噙化
【介绍】:见张曜孙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正甫。婺源江湾(今江西婺源县东)人。幼年多病,因而学医,读医书很多,在当地闻名。著有《医学原理》、《丹溪发明》等书,皆佚。
病证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即瞳人反背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