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哮喘

哮喘

病名。①哮证喘证的合称。哮,主要指呼吸气急而喉间有痰鸣声。喘,主要指呼吸迫促。哮与喘在发作严重时均可见张口抬肩,不能平卧等症。哮常并见喘,而喘则未必见哮。《医学正传·哮喘》:“大抵哮以声响名,喘以气息言。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,谓之哮;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,谓之喘。”详哮证、喘证条。②指哮证。见《丹溪心法·哮喘》。因哮证发作时常兼见喘逆气急,故习称哮喘。《景岳全书·喘促》:“喘有夙根,遇寒即发,或遇劳即发者,亦名哮喘。”凡哮喘证,一般有发作时,有间歇时,发作时则喘息气促或喉有痰声,间歇时,则喘平,呼吸如常。哮喘危症多难治。《证治汇补·喘病章》:“发汗如油,汗出如珠,抬肩撷肚,直视澹语,鼻扇口开,及胸前高起,脉络散张,手足厥冷,脉散及数者死。”参见哮证、喘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翟煦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刘翰条。

  • 足太阳经病

    即膀胱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冲头痛,目似脱,项如拨,脊痛,腰似折,髀不可以曲,腘如结,踹(腓)如裂,是为踝厥。是主筋所生病者,痔、疟、狂、癫疾,头囟项痛,目黄、泪出,鼽衄、项、

  • 蒙医金匮

    即《方海》,详见该条。

  • 伤津

    即津液受伤。一般指热性病过程中,由于高热,出汗过多,或感受燥邪,肺胃津液耗伤而出现的证候。如肺津受伤,则见干咳无痰、或痰少带血丝、鼻干咽燥、喉干痛。胃津受伤,则见烦躁、渴饮不止、咽干口燥等。

  • 时行戾(lì 利)气

    指能引起流行的传染性强的病邪。

  • 王启元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开条。

  • 伤寒类方

    书名。不分卷。徐大椿编释。书成于1759年。徐氏研究《伤寒论》不以六经分类,他认为:“方之治病有定,而病之变迁无定”,遂将《伤寒论》中113方分为桂枝汤、麻黄汤、葛根汤、柴胡汤、栀子汤、承气汤、泻心汤

  • 蔺道人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骨伤科医家,僧人。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他所掌握的正骨技术和指导处理脱臼和骨折的见解很符合科学。强调运用麻醉、牵引(拔伸)、复位(收入骨或捺正)、固定(夹缚)、活动等十三个步骤。撰有《仙

  • 汪继昌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伯期。婺源大畈(今属江西)人。世医出身。屡考科举不中,改学医术,在黄山白岳山一带行医。临证精于治痘,认为痘科无死证,治不好,是医生之过。著有《痘科秘诀》,已佚。

  • 济世养生集医方

    见济世养生集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