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商曲

商曲

经穴名。代号KI1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高曲。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脐上2寸,旁开0.5寸处(《类经图翼》)。另说在脐上1寸,旁开0.5寸(《针灸甲乙经》);脐上1寸,旁开1.5寸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布有第九肋间神经,并有腹壁上、下动、静脉分支通过。主治腹胀腹痛,食欲不振,泄泻便秘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物偶入睛证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异物入目。指尘沙、谷壳、麦芒、飞虫、游丝或金属、玻璃、竹木之细碎屑等异物飞溅、碰撞入眼。按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,引起证候有轻重之别,常有沙涩刺痛,羞明流泪,白睛红赤,

  • 蛆儿草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粉条儿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铜人针灸经

    针灸著作。7卷。此书虽冠“铜人”之名,实系元代书商抄录《太平圣惠方》卷99《针经》的全文,析分为卷1~6,另附针灸禁忌1卷。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,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,并附十二幅腧穴图。

  • 收诊法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即总收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冻疮

    病名。指因寒冷所致之肌肤损伤。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又名冻风、冻瘃。由冷风严寒伤及皮肉,气血凝滞而成。其症多发于手足和耳廓等暴露部位。患处皮肤先呈苍白,渐成紫红斑片,自觉灼痛,瘙痒或麻木,甚则溃烂成疮,缠绵

  • 辨证冰鉴

    见辨证录条。

  • 洗冤录辨正

    法医学著作。清·瞿中溶撰于1827年。1卷。作者鉴于《洗冤集录》一书屡为后人集注或改动,内容已与原著有所出入,遂以其所藏之元刻本为依据,与其他版本相互参校而成此书。书中强调早期检验的重要性,谓:“检验

  • 腰目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腰部,当肾俞穴直下3寸处。主治消渴,小便频数等。艾炷灸3~7壮。

  • 按摩法

    正骨八法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》卷一。有舒筋活络、散瘀消肿之功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:“按者,谓以手往下抑之也。摩者,谓徐徐揉摩之也。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,但肿硬麻木,而骨未断折者设。”适用于骨未断的皮

  • 忽作喘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古称卒上气、卒喘。多由感风感气,或多食多饮而然。治疗须察其所感施治,如用定喘汤加减等。参见卒上气、喘证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