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大敦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阴虚火旺犯肺所致的气喘。《症因脉治·喘症论》:“内火喘逆之因:内而欲心妄动,外而起居如惊,五志厥阳之火,时动于中,煎熬真阴,精竭血燥,内火刑金,肺气焦满而喘逆作矣。”症见喘逆自汗,五心烦热,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六吉。太平府(今安徽当涂县)人。对于医学常有自己的见解,见闻较广,著有《医经原始》等书,已佚。
病名。鸩是一种毒鸟,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。泛指饮毒酒所致中毒者。《辨证录·中毒门》:“人有饮吞鸩酒,白眼朝天,身发寒颤,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,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,至眼闭即死。”治宜用大剂清热解毒
书名。余无言编著。本书对《金匮要略》原文予以校订整理,注文部分选取前人学术见解,并发挥己见。本书按原书病证分为35篇,附病证方治表及部分医案,对一些费解或不合理的条文作为删文置于篇末。由于编者试图用中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维德。山东益都人。精于儿科,撰《痘科温故集》一书(1752年刊行)。
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葛根、荆芥、金银花、僵蚕、薄荷、牛蒡子、桔梗、蝉蜕、枳壳、甘草、山楂、赤芍药。水煎服。治疫喉肿痛微腐,身热汗少,痧隐神清,舌白,脉郁不起者。若无汗加豆豉;热甚加连翘、栀子。
【生卒】:?~515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家。字世荣。阳平乐平(今山西昔阳)人,原籍东海郯人。父安道,以医为业。显以医术自通,明敏有决断才。以愈文昭太后、世宗之疾有功,曾任廷尉少卿,营进御药,后封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七。即米疽。见该条。《刘涓子治痈神仙遗论》作内疚疽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外台秘要》:“删繁疗转筋,十指筋挛急不得屈伸。灸法:“灸手踝骨上七壮,良。”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列作奇穴,名手踝。定位在手背腕上髁骨尖上,即桡骨背侧结节之高点处。灸3~7壮。并治牙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