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塞喉风

猜你喜欢

  • 脾中寒证

    指脾受寒邪所致的病证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二:“脾中寒之状,心腹胀,四肢挛急,嗳噫不通,脏气不传,或秘或泄。”治宜温脾散寒为主。选用不换金正气散、附子五积散、姜附汤、温脾丸等方。

  • 左转藤

    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海金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阳明三急下证

    指阳明病急用下法的三种症型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”又:“阳明病,发热汗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”

  • 无名指

    即手第四指。又名小指次指。

  • 颈痛

    证名。指颈部肌肉筋骨疼痛。见《针灸甲乙经》卷七。多因经脉病变所致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太阳之筋……绕肩胛引颈而痛。”可见于瘿瘤、落枕等病症。参见颈项强痛及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落枕条。

  • 痢症三字诀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唐容川撰于1884年。唐氏以三言韵语夹注文的形式论述痢疾,包括病理、辨证及治法、方剂等,内容简明,切于实用。又一种版本附张骥补撰的《痢症三字诀歌括》,以七言歌诀介绍治痢常用方剂17首,

  • 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

    见会元针灸学条。

  • 韩贻丰

    【介绍】:清初针灸医家。字芑斋。浙江慈溪人。工诗文,善书法,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进士。幼年多病,每留心方术,长为医,以为去病神速,无过于针灸。而针刺、艾火,如审穴不慎必伤筋节、元气。故于“雷火针

  • 眼科秘方

    方书。清程正通(松崖)撰。1卷。刊于1843年。本书“分五脏所寓以辨证,判风火虚实以用药”,录凉血散火汤、养血散火汤等36方,另附示意图18幅。现存清刊本。

  • 五臭之一,臊为木臭,入通于肝,故为肝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东方青色,入通于肝,……其类木,……其臭臊。”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、白带、汗液等出现腥臭,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