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广大生要旨
见大生要旨条。
见大生要旨条。
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……内解写于中者十脉。”王冰柱:“……五脏之脉,左右各五,故十脉也。”
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任光禄卿直秘阁,精医术。1057年(嘉祐二年)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,仁宗赵祯命掌禹锡、林亿、高保衡、孙兆等校订医书,经十余年,於神宗熙宁年间(1068~1077年
又名《蒙药正典》。蒙药书。占布拉道尔吉用藏文撰于十九世纪。载药879种。按药物性能分为8部24类。重点论述每种药物的产地、形态、性味、功能、主治、药用部分、采集时间及炮制法。附药物图谱576幅。198
制药学专书。3卷。刘宋·雷敩撰,胡洽重订。约成书于5世纪。本书记述了制药学的基本知识,收载约300种药物的炮炙加工方法。原书早佚,其内容散见于《证类本草》、《雷公炮炙药性赋解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书中。1
证名。出《灵枢·淫邪发梦》。又名肺气实。指肺经邪气盛实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·肺病候》:“肺气盛,为气有余,则病喘咳上气,肩背痛,汗出,尻阴股膝踹胫足皆痛,是为肺气之实也。”参见肺病、肺实条。
即解表清热。治疗外感风邪兼有里热的方法。风邪外袭,有头痛、鼻塞、咳嗽等症;里热有咽痛口渴、舌质红、苔薄黄等症。风与热合,脉现浮数。疏风用淡豆豉、荆芥、薄荷、菊花;泄热用银花、连翘、竹叶、苇茎。如桑菊饮
见伤寒摘锦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黄栌,详该条。
①体表部位。又名准头、鼻尖、面王。为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。《东医宝鉴》卷一:“山根之下曰鼻准。”今解剖学名鼻尖。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。②经穴别名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即素髎。见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冷疳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