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感衄血

外感衄血

病证名。指感受外邪所致的鼻衄。《症因脉治》:“外感衄血之症,恶寒身热头疼身痛,鼻孔出血。”多因外感风热,或内有积热,外冒风寒,或太阳失表,热郁于经,阳明失下,热郁于里,或温病误用辛温,扰动经血所致。有表证而见发热口干头痛目暝者,均宜清解,方用羌活冲和汤桑菊饮丹皮茅根黄芩等。如阳明失下,多兼漱水不欲咽,治宜清下,用养营承气汤去归、朴,加丹皮、牛膝、茅根。温病误用辛温致衄者,治宜清血。用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加连翘玄参葛根、茅根之类。本证可见于风湿热、流行性感冒及多种传染病过程中。参鼻衄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缩胎

    出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五。即缩儿胎。详该条。

  • 厉虱

    病名。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:“卧时忽浑身虱出,致血肉俱坏,每宿渐多,痛痒不可言状……但饮盐醋汤十余日即安。”

  • 药象口诀

    见药总诀条。

  • 颊里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口腔内颊粘膜上,当口角平开1寸处。主治黄疸、瘟疫、口疳,齿龈溃烂等。斜刺0.1~0.2寸;或点刺出血。

  • 囟(xìn 信)

    同。指婴儿的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。最易触摸到的是菱形的前囟,亦称额囟、囟门、囟骨,和三角形的后囟,亦称枕囟。囟应在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,过迟或过早闭合均属病态。

  • 悗(mán 蛮)

    烦闷、惑乱。《灵枢·五乱》:“清浊相干,乱于胸中,是谓大悗。”《脾胃论》:“心乱而烦,病名曰悗。悗者,心惑而烦闷不安也。”

  • 扁担叶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罗裙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柳州医话

    又名《柳州医话良方》。1卷。清·魏之琇撰,王士雄辑评。约刊于十九世纪中期。本书系王氏将魏之琇《续名医类案》一书中原按语85条,单方100余条予以汇编,并附加评按而成。魏氏原按语评论各家医案审证制方,指

  • 州出

    古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脱肛。详脱肛条。

  • 按法

    ①刺法名。本法历代医家所述不一,如《针经指南》:“以手捻针,无得进退,如按切之状是也。”《针灸问对》:“欲补之时,以手紧捻其针,按之如诊脉之状,毋得那移,再入每次按之,令细细吹气五口,故曰按以添气,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