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科摘要
见六种新编条。
见六种新编条。
病名。痛风的别称。《张氏医通·痿痹门》:“按痛风一证,灵枢谓之贼风、素问谓之痹,金匮名曰历节,后世更名白虎历节,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,气血凝滞所致。”本病俗名箭风。参见痛风、历节条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桑白皮、地骨皮、桔梗、杏仁、防风、黄芩、栝蒌仁、知母、薄荷、枳壳、橘红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外感风邪伤肺,恶寒发热,咳嗽痰喘,腋下作痛,痛引缺盆,脉右寸浮紧。若口渴,加石膏、天花粉、竹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穿心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精血或津液亏虚,导致阴阳平衡失调,阳气失去制约而浮动;阳又能使阴液进一步亏损,互为因果。症见潮热、颧红、盗汗、五心烦热、咳血、消瘦或失眠、烦躁易怒,或遗精、性欲亢进,舌红而干,脉细数等。治疗原则宜育阴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风疮。古人认为因胎毒而生疮疥,系胎热外达而生。其症初如干癣,后则脓水淋漓,或结靥成片。治法参见胎毒疮疡条。
裘庆元辑。刊于1916年。四集,11种。包括《研经言》(清·莫枚士撰)、《周氏易简方集验方》(清·周璟辑)、《周氏集验方续编》(清·周璟撰)、《罗谦甫治验案》、《吴鞠通先生医案》、《惜分阴轩医案》(周
解剖学同名骨。在眼眶内侧壁前方,左右眼各一块。
经穴名。代号BL45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别名五胠俞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背部,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五、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
病证名。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,又名冷热泻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先因饮食,有冷气在肠胃之间,而复为热气所伤,而肠胃宿虚,故受于热,冷热相交,而走下利,乍黄乍白,或水或谷,是为冷热利也
大腿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病在肾,俞在腰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