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大夫

大夫

古代的官名。宋代开始设置以大夫为名称的医官,其官阶一般为六品至七品。其后直至清代,太医院官吏的职位相当于大夫,因此,太医院五品以下的医官都称大夫。在北方习惯称医生为大夫,并延用至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顶

    经穴别名。《针灸大全》作天鼎别名,见该条。

  • 杨允贤

    【介绍】:见杨谈条。

  • 散结定痛汤

    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方。酒当归一两,酒川芎五钱,炒丹皮、荆芥穗炭各二钱,益母草三钱,乳香一钱,焦山楂十粒,炒桃仁七粒。水煎服。治产后瘀血,少腹疼痛。

  • 禁灸穴

    古人认为禁灸的穴位。这些穴位大多分布在重要器官或动脉邻近处,如睛明、丝竹空接近眼球;人迎在颈动脉处,经渠在桡动脉处等。《针灸甲乙经》最早记载禁灸24穴,后世逐渐有所增加,近代由于医学进展,对禁灸穴的认

  • 九步香

    见《浙南本草新编》。为隔山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长虫病

    病名。长虫即蛔虫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三虫候》:“长虫,蚘虫也,长一尺。动则吐清水,出则心痛,贯心则死。”详蛔虫病条。

  • 外感中暑泻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受暑湿所致的泄泻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中暑泻之症,时值夏秋之令,忽然腹痛。烦闷口渴,板齿干焦,暴泻粪水,肠鸣飧泄,痛泻交作。”治宜清暑利湿。脉虚细,体弱者,用藿香参桔煎;脉洪滑,热重者,用

  • 伤寒论本旨

    书名。即《医门棒喝二集》。9卷。清·章虚谷撰于1835年。作者鉴于《伤寒论》辞简义深,理法微妙,读者难以领会,而又不易找到符合简明切当的注本,遂重为编注。编次参考《伤寒论条辨》,以风伤卫、寒伤营、风寒

  • 浴儿法

    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洗浴婴儿,是为初生婴儿去除污秽,清洁皮肤,具有防止皮肤病和疮疖的作用。洗浴的水,前人用桃、槐、桑、梅、柳五枝煎成,临浴时,要选择在无风的地方,洗浴的时间要适可而止,注意脐带的干燥,

  • 火丹疮

    病名。见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一。由肺经热盛,热入营血,蕴蒸肌肤所致。其症发无定处,皮肤焮红或紫,肿胀疼痛,上起丘疹脓泡,常伴身热口渴等。治宜清热凉血解毒,内服清营汤加减,外用清凉散麻油调敷。本证类于丹毒。